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10-10 12:07 编辑
【公理按】
每年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瑞典的奖项足以吸引全球学术界、文学界和媒体的目光;挪威的和平奖则是不少政客和相关组织的关注焦点。
而争议最大的,无疑也是这个所谓的“和平奖”,例如,奥巴马入主白宫第一年(2009年),并没有相关和平的成就,却获该奖,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非议。历史上,甚至有获奖者拒领该奖,如越南领导人黎德寿,法国哲学家萨特等。
今年的一大奇观是,特朗普无数次在公开场合自我标榜“终结了7场战争”,应该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他甚至几次给挪威在任和卸任官员打电话,争取让自己获奖。在诺贝尔病种类中,应该增加一项:特朗普式诺奖红眼病。
太多人把特朗普这一病症当成十足的笑话,但公某不完全认同这一点。
谁也无法断言,特朗普一定拿不到该奖,尤其不能只看今年。事实上,本年度的候选人推荐,在1月31日就截止了。即使他能获奖,更大的可能也是明年。
重点是,既不能低估美国和特朗普的国际淫威,也不能高估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骨气。这事儿早就有前科,奥巴马当上总统第一年就获该奖,就是例证。
而国际媒体也有预测,一旦特朗普今年得不到他梦寐以求的该奖,很可能对挪威进行报复泄愤。
目前挪威正在就对本国产品征收15%的关税问题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有人担心,如果特朗普未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位美国总统很可能针对挪威2万亿美元规模的主权财富基金采取措施,该基金40%投资在美国。
另有报道称,在诺贝尔和平奖公布之前,挪威正在为后续风暴做准备。因为一旦美国总统特朗普未能获得该奖,就征收关税问题,可能会(对挪威)造成经济、外交上的不利影响。
------------------------------
诺贝尔病!顶尖科学家为何晚年竟信UFO、通灵
根据科学新闻网站《IFLScience》报道,赢得诺贝尔奖是科学家的毕生荣耀,但历史上,却有不少桂冠得主在获奖后,反而开始拥抱各种古怪、甚至伪科学的观点,这种现象被戏称为“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或“诺贝尔炎”(Nobelitis)。
物理大神爱因斯坦在获奖后,曾谦卑地表示感觉自己像个“非自愿的骗子”。然而,并非所有得主都如此。事实上,一份惊人长的名单显示,许多顶尖科学家在获奖后,便偏离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头栽进了伪科学的怀抱。
从居里先生到“发光浣熊”的惊人案例
这些“走钟”的案例五花八门。例如,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而与妻子玛丽·居里共同获奖的物理学大师皮耶·居里,晚年竟热衷于参加“降神会”,并相信研究超自然现象有助于解开磁力的谜团。而1913年的医学奖得主理查·里奇甚至发明了“灵质”(ectoplasm)一词,深信这是灵媒在降神会上能排出的神秘物质,浑然不知那通常只是灵媒吞下纱布再伺机吐出的骗术。
最离奇的案例,莫过于1993年化学奖得主凯利·穆利斯。他不仅质疑气候变迁与艾滋病的成因,更笃信占星术。穆利斯甚至宣称,自己曾在家附近遇见一只“骑著萤光橘摩托车的发光绿色浣熊”,而这只浣熊还会对他说话。
专家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复杂,可能包含外部压力与内部心理因素。
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诺斯解释说,获奖后,媒体与大众会瞬间将你视为“无所不知的专家”,要求你对各种议题发表看法,这很容易诱使人偏离自己的专业。
心理学家则指出,许多高智商个体可能存在“偏见盲点”、“自恋”与“无所不能感”等认知谬误,使他们在跨出专业领域时,反而更容易犯下灾难性的批判性思考错误,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就是一个古老的例子。
然而,专家也强调,目前并无数据证明,诺贝尔奖得主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伪科学信仰,“诺贝尔病”也并非一种真正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