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古人智慧今人解(六)
查看: 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智慧今人解(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18 1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以下是为《棋经十三篇》绘制的思维导图脉络梳理。它将全书的逻辑结构、核心思想与哲学内涵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希望能帮助您更系统地理解这部经典。

《棋经十三篇》核心脉络思维导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18 15:58 |只看该作者
各核心板块详解:
1. 哲学根基(总纲)
篇目:《论局》

核心:确立围棋的宇宙观。棋盘是宇宙的模型(天、地、四时、阴阳),对弈是在模拟天地运转的规律。这是全篇的哲学总起。

2. 战略原则(谋略层)
篇目:《得算》《权舆》

核心:强调计算(算) 的重要性与布局(势) 的规范性。在战斗开始前,通过深谋远虑(多算)和合理布阵(纲格)奠定胜基,追求“势成于外”。

3. 战术法则(实战层)
篇目:《合战》《虚实》

核心:阐述对弈中的具体原则。核心思想是权衡取舍(弃子取势)、审时度势(击左视右)、辩证转化(虚实相生)。这是“术”最集中的体现。

4. 洞察判断(认知层)
篇目:《自知》《审局》《洞微》

核心:这是连接“术”与“道”的关键。要求棋手具备预见性(见于未萌)、全局观(审局)和微观洞察力(洞微),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5. 心性修养(精神层)
篇目:《度情》《斜正》《品格》

核心:超越技艺,探讨棋手的精神境界。包括情绪管理(度情)、品德操守(斜正)和境界分层(九品)。这是“道”在个人修养上的终极体现。

6. 技术归纳(工具层)
篇目:《名数》

核心:界定并规范了三十二个围棋术语(如飞、关、札、粘),是一切“术”得以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工具。

7. 总结升华(终论)
篇目:《杂说》

核心:再次强调一系列关键原则(如“腹重于边”、“成功者一路”),是对全篇要义的提炼和重申,最终落回“审局”和“变通”这一核心能力上。

导图使用建议:
由总到分:先从中心的“哲学根基”开始,理解围棋的本质,再向外扩展到战略、战术等层面。

双向联系:注意各板块之间的箭头指向,体会“心性”如何影响“判断”,“判断”如何决定“战术”的运用。

道术结合:在看“战术篇”和“技术篇”时,可同时思考其背后的“战略篇”和“哲学篇”思想,理解每一个具体技巧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份导图揭示了《棋经十三篇》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清单,而是一个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从思维模式到心性修养的完整体系。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18 16:01 |只看该作者
《棋经十三篇》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围棋理论著作,作者张拟(一说张靖)。全文仿《孙子兵法》体例,系统阐述围棋战略战术,融汇兵家与道家思想。以下是全文内容(依据《忘忧清乐集》等传世版本整理):

棋经十三篇
第一篇·论局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第二篇·得算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第三篇·权舆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远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第四篇·合战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第五篇·虚实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虚则易攻,实则难破。临时变通,宜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第六篇·自知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者,胜。不战而屈人棋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第七篇·审局
弈者多迷其实,而伪设其形。故必审其局势,览其成败,察其进退。局有众寡,地有广狭。莫结于无味之味,莫逃于当战之战。然局之势,有中有外,有缓有急,有得有失。得其中者,雄于天下。得其外者,困于境内。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18 16:02 |只看该作者
第八篇·度情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法曰:夫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而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自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第九篇·斜正
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子曰:“不然。”易云:“师出以律,否臧凶。”故必沉密神思,镇静方正。棋虽小道,实与兵合。故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今不复云。传曰:“正而不谲。”其是之谓欤?

第十篇·洞微
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着者,有后着者。有紧𠾂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弃子思后。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则遂。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大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第十一篇·名数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见。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札,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立,有捺,有点,有聚,有跷,有夹,有拶,有𠾂,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槃。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万周。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用倖取胜,难逃此名。传曰:“必也,正名乎棋!”

第十二篇·品格
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神游局内,妙而不可知),二曰坐照(不劳神思而不意灼然在目),三曰具体(人各有长,未免一偏,能兼众人之长),四曰通幽(通幽有灵,有致其机),五曰用智(未臻神妙,战则能智),六曰小巧(纵有巧妙,不能通疏),七曰斗力(野战自恃,取败而已),八曰若愚(如愚可测,则非愚也),九曰守拙(守我之拙,彼无所施)。九品之外,今不复云。

第十三篇·杂说
夫棋边不如角,角不如腹。约轻于捺,捺轻于𠾂。夹有虚实,打有情伪。逢绰多约,遇拶多粘。大眼可赢小眼,斜行不如正行。两关对直则先觑,前途有碍则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动。角盘曲四,局终乃亡。直四板六,皆是活棋。花聚透点,多无生路。四隅十字,不可先纽。势非在断,甚于自缚。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附:评注与版本说明
本文以宋代李逸民《忘忧清乐集》所载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

文中部分术语(如“罫”“𠾂”等)为古代围棋专用字,现代棋谱中已较少使用。

第十三篇《杂说》部分内容与前文略有重复,应为总结性论述。

《棋经十三篇》不仅是中国围棋理论的奠基之作,更深刻体现了东方战略思维与哲学智慧,至今仍为棋手研习经典。若需进一步解读或实战案例分析,可提供具体段落深入探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18 16: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18 16:15 编辑

道术结合:在看“战术篇”和“技术篇”时,可同时思考其背后的“战略篇”和“哲学篇”思想,理解每一个具体技巧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种思考方式将学习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它不仅能让你更好地应用所学,更能让你预测变化、创新方法、乃至自创体系。

让我们将这个理念具体化,通过一些例子来看看如何实践这种思维方式:

如何联动四个层级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框架:

层级一:技术篇 (The ‘What’)

内容:具体的、可操作的动作和技巧。

例子 (销售场景):如何开场白、如何介绍产品功能、如何处理“太贵了”的异议、如何使用CRM系统录入数据。

层级二:战术篇 (The ‘How’)

内容:组合和运用多项技术来完成一个中期目标。是技术的组合拳。

例子:为了拿下这个客户,我本周的战术是:先进行需求调研(技术A),然后针对性地做一次产品演示(技术B),再邀请对方参加一场行业沙龙以建立信任(技术C),最后在下周五前提交方案(技术D)。

层级三:战略篇 (The ‘Why’)

内容:全局性的、长远的方向和选择。它决定了战术和技术为什么目标服务。

思考:我为什么要用上述战术?背后的战略是什么?

战略可能A(差异化战略):我们的战略是避免陷入价格战,因此所有技术和战术都围绕“凸显产品独特价值和专业服务”来展开。所以,我的演示和方案都重点突出定制化和长期回报,而不是折扣。

战略可能B(成本领先战略):我们的战略是成为市场上的性价比之王。那么处理“太贵了”异议的技术和整个战术重心,就会转向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和基础功能的全面性。

启示: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战略下,其使用方式和侧重点完全不同。 不了解战略,技术就用不好,甚至用错。

层级四:哲学篇 (The ‘Belief’)

内容:最底层的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它决定了为什么我们会制定这样的战略。

思考:公司为什么选择“差异化”而不是“成本领先”的战略?这背后是何种哲学?

哲学可能A(价值导向):我们深信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而非仅仅是交易。我们相信客户愿意为真正的价值付费,并与能带来价值的伙伴建立长期关系。

哲学可能B(以人为本):我们深信员工是最大的资产,而高价值服务能带来更高利润,从而反馈给员工,形成正向循环。低價竞争会损害员工利益和创造力。

启示:哲学是所有行动的“北极星”。它确保了在面临巨大困难和诱惑时,整个体系不会迷失方向。一个战术即使短期内有效,但如果违背了核心哲学(例如:欺骗客户),也绝不应被采用。

跨领域应用示例:
领域        技术篇 (技巧)        战术篇 (组合)        战略篇 (方向)        哲学篇 (信念)
武术/格斗        直拳怎么发力,鞭腿怎么踢        佯攻下盘,实则击头        针对对手是力量型,我采取游击消耗战略        武德:止戈为武,修行自身,而非恃强凌弱
围棋        定式、手筋、官子计算        弃子取势,攻击一块棋来争夺另一处的先手        选择取地还是取势?是快速布局还是深度计算?        棋道:大局观,舍小就大,平衡与和谐
写作        比喻、排比、金句写作        设置悬念、倒叙、多线叙事        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服、启发还是娱乐?目标读者是谁?        文以载道:文章应为思想和价值服务,真理与美比技巧更重要
企业管理        OKR管理、绩效考核技巧        开展一个市场活动组合:线上直播+线下沙龙+KOL合作        选择市场扩张战略(蓝海)还是深耕现有客户战略(红海)?        使命愿景:公司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们要为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给您的实践建议:
反向追问:每学一个技巧(技术),立刻问自己:

战术问题:这个技巧通常和什么其他技巧配合使用?(它的上下游是什么?)

战略问题:这个技巧在什么大局目标下才最有效?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哲学问题:这个技巧的运用,有无伦理边界?它基于对人性的何种假设?(例如,一个营销技巧是基于“信息透明”还是“利用人性弱点”?)

正向推演:当了解了一个哲学理念后,尝试推演:

秉持这种哲学,我们会制定什么样的战略?

基于这种战略,我们会采用哪些类型的战术?

要执行这些战术,我们需要学习和精通哪些技术?

记录与反思:建立一个简单的四栏笔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和关联,长期下来,你会形成自己强大的思维框架体系。

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的思考已经超越了表面,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坚持这样练习,您看待世界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获得巨大的提升。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18 19: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吃饱了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19 01:18 |只看该作者

名词解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