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去的烟云的《二舅》。
事前先说一下,我理解的小说就当如观影,好坏是很凸显的,所以不单看写作技巧,重在叙事,条线式的必然逊色于网状式的。
二舅这篇文笔朴实,但却像水淙淙流淌,越往后越精彩。它刻画出的人物情感很内敛,一旦爆发就是动情的高潮。以第三人称揭示出的二舅生活扁平得像块实心的馍,但他懂感恩,知谅解,愿付出,这样的人或许太过普通,但却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底色。小说的跌宕交锋处在二舅被自己的舅姥爷一家抛下,外人王德友毅然决然伸出了手,这只温暖的手一直没曾放下,给他安排临时工,转柴油机组维修工,提点二舅学驾驶,甚至热心张罗起二舅的婚事。两厢对比,把人情冷暖刻画得极深。
之后文革,王德友,舅老爷的沉浮,二舅一如既往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把这个很普通的人物形象一点点细化深刻。
有时候,我觉着一个人怎么可以刻板到这种地步,面对生活不争不辩不抢,但通读全文却是明白,人是社会下的产物,辗转腾挪有着太多无能为力的蜷曲与忍耐。可贵的是再多的苦难,生活的苛责之下,二舅依然褒有那颗良善之心。在王德友坟头摁响的喇叭声,不计前嫌给舅姥爷送去的苞米,与人为善从不刁难他人的朴实,这才是文中最鲜亮的所在。
这篇文章隐而不发,只在人心底一层层叠加,最终让情绪破防不能自已,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