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君子固穷”的徐公和“小人穷斯滥矣”的徐公
查看: 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固穷”的徐公和“小人穷斯滥矣”的徐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13 02: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当小徐大言炎炎,说什么普遍人性和道德这种十八世纪老调,当下早已落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哲学只要建立在理性逻辑的地基上,就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理性和逻辑永远是普适的,也即非历史或者说超历史的,而不是随时代国情任意流变的。小徐们可能并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至今(至少上世纪初)仍是整个西方主流哲学传统的注脚。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如今盛极一时,但在事关人类文明底线的社会政治领域,普遍人性和道德,仍然是主流思想家们坚决捍卫的最后防线,也是西方社会普通民众坚守的生活基础。这就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仍旧是当今世界文明潮流的真正理由。

       如果真要说落伍,我反倒觉得,小徐们每天孜孜不倦、津津乐道的四书五经、周易八卦,这些至今仍披着皇帝新衣的所谓博大精深的国粹,才真正早已过时。

       然而这些真正过时了的东西,这么多年仍顽固根植于小徐们骨肉血脉深处,直接表现在今天张巡事件秉持的立场上。只是他们因长时间官方和传统意识形态的双重洗脑,丧失了起码的思考能力,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矛盾罢了。

       这个矛盾表现在哪?如果普遍的人性和道德真的不存在,或早已经过时,且不谈小徐仅举焦大黛玉互相看不上的例子,就想证明一个需要无穷举证归纳的全称否定命题,分明就是自证不通逻辑。仅就小徐自己最崇尚的老夫子而言,所谓“食色性也”,所谓“仁者爱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本身这些普遍道德和人性思想,就不再有被追捧的理由。

       实际上只要细心分辨一下,就会微妙地发现,小徐们真正反对的,并非普遍道德,而只是普遍人性。因为普遍人性会阻碍、拷问他们所偏爱的某种同样普遍的道德标准:比如朝廷社稷、民族大义,或者被认为理当凌驾于人全的国家主权。所以看起来小徐貌似开启了时髦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其实极为矛盾地以国家集体本位论的普遍主义,来反对普遍人性的普遍主义。

       这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个小徐:“君子固穷”的徐公和“小人穷斯滥矣”的徐公。对于儒家那套仁义信礼、家国天下的普遍道德,必须超越任何历史条件,不分任何实际情境,理当始终普适如一。不容有任何小徐所谓的“情境变通”。因而相比之下,吴三桂哪怕被杀父夺妾,如此极端特殊的困境之下,照样必须民族大义至上。而张巡“坚守的普遍意义”,极端情境哪怕活吃人肉,都是“守护文明”这一崇高目的之必要手段。

       这时候的小徐,神圣庄严,宛如当年携弟子饥困于陈国的夫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然而一旦进入普遍人性的层面,这时候个体无论面临酷刑、屠杀等怎样惨烈的暴行,无论睢阳城中平民被吃时怎样悲恸、凄婉和恐惧的具体情境,都不得不按需变通,让位于江山社稷的宏大叙事。否则便是“只讲普遍的抽象的道德形式,不论具体的历史情境的道德内容”;不是道德家的伪善,就是“不足与语制度,历史及道德”的书呆子。在他们那里,所谓具体历史的情境考量,不过是他们厚此薄彼不同普遍道德的借口罢了。

       看来,一边祭起“守护文明”的道德大旗吃人,一边振振有词“睢阳围城......发挥根本作用的因素不是道德与人性。”如此矛盾混乱的思维,毫无底线的双标逻辑。这时候的徐公,确实可以用“斯滥矣”形容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13 02:58 |只看该作者
                                 小徐原文:高隐的空疏及贫乏

睢阳围城这个事情,高隐激进于“普遍道德”与“普遍人性”方向上,不通。发挥根本作用的因素不是道德与人性。

汶川大地震时,有一个村子被围困,道路不通,断水断电断粮,缺医少药。解放军好像一个连翻山越岭,手提肩扛,徒步送粮带药。至,又发余震,连队不得出。困于村中约一个月后,复出,士兵皆减重数十斤,燃烧脂肪抵抗饥饿也。集体一等功。

和平年代,军人立一等功的机会非常难遇。而该连荣立,因为村民得救,官兵无恙,排除困难,迎来胜利,极见英雄本色。军民共克时艰,靠得是普遍道德么?根本上是制度:军民一家,官兵平等。

睢阳围城里,张巡杀妾,首先是唐朝律法制度问题,张巡强命将士食之,这是军令。法律第一,军令第二,饥饿本能第三,然后第四才是道德和人性。困城里,高隐把最末的因素上升到最高最普遍的标准衡量历史,是舍本逐末。

普遍的人性和道德是否存在,鲁迅先生曾经与梁实秋论战,说林黛玉出香汗,焦大出臭汗,焦大和林黛玉只能互相看不惯。食色性也,“吃”是普遍性的,吃什么,怎么吃,却又人人吃相不同,人人各有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高隐不能因为爱喝二锅头,就以为喝二锅头是普遍的人性。

普遍的人性,普遍的道德,这种说辞是十八世纪的哲学老调,非常粗糙,二百多年来,哲学已经发生非常大的革新。即使依然坚持这种旧调,高隐的理解仍然不全面。读一篇小说,我们既看它内容上是否真实丰富,又看它形式上有没有特殊的技艺。内容和形式,形式和内容,不独可观小说,也可论道德。

普遍性的道德即道德的普遍性,即道德的形式;而道德的内容从来都是具体的情境。嫂子落井,小叔子该不该援手相救?这是孟子里的一个道德论难。人人心里有善根,遇到人有危难,心中凛然,必然会救急救义,这是道德的普遍形式;然而“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氛围里,小叔子从权,眉头一皱,垂下自己的长衣袖,嫂子抓住衣袖拉出井来,这叫情境变通,也是具体性的道德内容。这个小叔子如果只在普遍形式上发善心,而不在具体情境里从权伸援手,就无法实现义举,就是空头道德家。形式与内容脱离,只讲形式不讲内容是伪善,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是功利,形式与内容从权兼顾即道德。

张巡坚守困城,若以道德论之,则其坚守的普遍意义是守护文明,其具体情境内容是守住大唐的江汉粮仓与江南众生,粮食通过汉中供应长安的唐朝军队。若非张巡坚守困城,以我看来,很可能辽金与大宋对峙的历史将提前至睢阳之战。也就是说,睢阳城若迅速投降或失守,叛军越过顺利江淮,大唐最好的结局将是分出南唐来,仿辽金北宋与南宋。睢阳坚守七八个月,大唐能守全璧,没有落得北宋与南宋的局面。

高隐只讲普遍的抽象的道德形式,不论具体的历史情境的道德内容,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籽,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只吃籽与皮,不知葡萄肉味。不足与语制度,历史及道德也。与高隐同调者,皆大嘴而空乏其心,心里没有著落,脚下没有通路,因为没有具体的情境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13 05:35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