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刷到她唱得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乍听,还可以。再细听,感觉味不对。怎么说呢?不是不好,古词新唱,居然把如此千古名篇唱成一般情歌的腔调,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
后特意查看了一下,这位还是什么硕博之类。可,感觉不对味,那些零散的披挂又何足道哉!
私以为这类词作还是要纳入宋词琵琶古腔调里,藏在闺阁女子如泣如诉的期期艾艾里,再不济也得是个孤独寂静的空阔里,去感知,去朗读,去默念,一字一句,一句一顿。总之,被杨西音子这般演绎下来,好好的作品俗了。
毕竟像这般千古名篇,所有的音乐都应该如幕布一般隐为背景,只琴筝稍稍提点,人的声音应该化为隐语,用眼睛看,用心去读,去体味。
方式错了,再好的作品都白搭。当然,或许我苛刻了,但既然你都毫无忌惮拿千古名篇操刀,我又如果不能直言不讳谈谈我的看法。
后又听了她的一首《梦里水乡》,因为听过江珊版的原唱,是以,优劣入耳便知。杨西音子的歌唱技巧纯熟,字正腔圆是真的,不过感染力我只给50分,唱得太平静,仿佛置身歌外的一个旁观者。而江珊不同,她非科班出身,或许在音乐专业学历上远远不如,但她的声音自带感染力,音色甜美,该亮的地方亮,该低的地方低,她是用心在诠释这首歌。
《梦里水乡》是电视剧《过把瘾》的一首插曲,一部电视剧带火两个非专业歌手。不是他们唱歌技巧,声线有多好,而是他们唱歌保有时代的纯与真在。闭着眼听江珊的演唱,就仿佛她带着你游走了一遍江南水乡,那粉墙黛瓦,水岸人家,一幕幕划过眼前。歌声能让人感受到美好,而不是播音员念书一般,总是有格格不入之感。
有些歌曲注定只属于原唱,有些词作天然不适合翻唱。不信,把耳朵蒙给你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