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是城里的城 于 2025-8-27 14:29 编辑
A 关掉七点的闹钟,我的手没离开手机。眯着眼顺势打开红袖版,果然不出所料,闭关多日的校长在他板块发新小说了!我一骨碌翻身坐起来,把妻子吓了一大跳。匆忙起床洗嗽后,在等妻子化妆的间隙,我先快读了一遍小说。
上了地铁,已是七点半了,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我迫不及待给少忠发了微信消息,我知道,这个点,他应该醒了。少忠在广埠屯搞电脑组装,这些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依然没忘初心,每天起早贪黑,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少忠秒回了我的消息:咋了城城,这早?
我:少忠,和你说件事,就是老陈和兰兰,校长把他们写到小说里了,今天写的,发网上了。我们当初一大帮同事也被捎带了,还有你。
少忠:哪个校长?潭校长?
我:是啊是啊,谭校长,就是陈凯那个作家哥们。他现在在一家文学网站做版主,也老了。
少忠:哦。小说?写得啥内容?是不是陈凯把他和兰兰的事都向他招了,这家伙自己说写一直不敢写。这样吧,我一会建个临时群,一起看看老谭的小说,给他开个研讨会。
我:好的。我今天还有天班,应该不忙,你呢,忙不忙?
少忠:我?不忙,店还关着了,都没去。娟娟回老家了,我闲得很。你一会给我发个链接,我先看看小说。
B
我给少忠发完链接,地铁已到光谷广场。今天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小长假,地铁集团发布公告,新开了好多出站口。我终于可以直接从F口出去,不用再绕一大圈了。离公司还要步行十几分钟,我边走边想着校长的小说。
这篇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风城”,风城是少忠和刘文进的老家,当地人都知道,外地人却对这个称呼非常陌生。当初沈从文一部《边城》让凤凰小镇走向世界,不知道校长这篇《雪船》能否让风城出名。风城是长荆铁路上的一个重镇,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山就是五华山(校长没点名),水就是长汀河。长汀河穿镇而过,将风城分为两半。我在风城上班那几年,过河都是坐船,在河上牵一根粗粗的缆绳,船过河时不用划,船家只需用两手轮换着扯着缆绳向前,船就慢慢过河了。
其实风城在现实生活中大名“皂市”,风城满街都是高高大大的皂角树,自古以来就是,所以这也是皂市镇名的由来。校长在小说里多处写到皂角树,这也是有所指。风城的娃子都知道,皂角是有花语的,花语就是“留住美好的回忆”。校长的这篇小说,估计就是想为陈凯,为我们,为当年那个镇信用社的同事们,留下那些些许美好的回忆吧。
当我在公司门口打开微信扫码的时候,我发现少忠已经把小群建好了,除了我少忠和陈凯,还有徐鹏、景平和刘文进。
今天不怎么忙,就几张CAD图纸,我用最快的速度抠下来后,就躲到后面库房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和他们群聊起来。
C
我们这几个人中,现在只有徐鹏还留在天门(校长小说中的雷市,状元之乡),当初康主任落马后,徐鹏就顶上去了,后来农村信用社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徐鹏调到市里,也做了领导。少忠下海来武汉做生意当老板,刘文进去上海开装修公司,景平去浙江沿海一带做了个车间主任,陈凯下海跑到广州一家证券公司做了副经理。这一帮兄弟,算是分隔在五湖四海了。虽说这几年都为风城的建设捐过款出过力,前几年长汀河搞旅游开发少忠就捐了二十万,但当初酒桌上一起建设美好风城的豪言壮语只能留在历史的记忆里了。
至于业余爱好,从大群里了解到,陈凯还一直在报刊上发些文章,刘文进每个周末打打篮球,其余的都被时光消磨殆尽了。陈凯去广州后,和他最要好的同学潭校长一直有联系。潭校长是天南陶潭人,离风城有五六十里,那时我们在风城上班时,校长经常过去采风开笔会。通过陈凯的引荐,我们也成了好朋友。作为老乡里的作家,我一直是他的铁杆粉丝。陈凯说,在《福建文学》任主编的老乡石华鹏曾看过校长的作品,很欣赏,可校长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到现在也没有和石华鹏联系过。哦,对了,老谭喜欢唱他本家谭咏麟的歌,所以我们都叫他校长。
D
群里很快就热闹起来了,毕竟是几个最要好朋友的小群,说话没啥顾忌,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不像常年沉寂的大群。
少忠:哥几个有事的就去忙,有空的就多发发言。老谭的小说大家也都看了。@陈凯,你啥时候和老谭说起这个事的呢?
陈凯:今年春节呗,那天找他聊,收不住,就把这些故事都吐给他了。小说我也看了,写得非常不错啊,被他这一写,都给升华了,我都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
我:@凯凯,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兰兰决定和你在一起了吗?啥时候把事情办了啊,我这红包急得要往外飞啊。
陈凯:城城,还得等吧,得等小雅的小家安好了,她妈妈才肯和我在一起。
景平:大家好啊,还是你们好,我这边装车,忙得昏天地暗。你们聊你们聊,晚上我过来看。
徐鹏:兄弟们开心玩,月底盘点有点忙,明天陪你们。
刘文进:哟呵,开分店了?我家秀秀没进来吧,我还有点小活,一会儿再来。
我:@凯凯,我觉得小说里很多都和现实有出入,是你就这样讲得呢?还是校长的再创作。
陈凯:城城,老谭应该有老谭的想法吧。在老康的人设上面,老谭和我探讨过。你们都知道,老康好酒,欺负兰兰那一次,也是酒后淫威。这都是几个过命的兄弟,我就不藏着掖着了。要是兰兰当初实话和我说,我那么爱她,完全可以不在乎这件事,当然,就不会瞒着小雅了。再说,老康的事情你和少忠都知道,窟窿那么大,迟早是要进去的,你们是睁眼看着兰兰跳火坑啊。
少忠:@陈凯陈凯,我不背锅哦,我给你写了信的,你没收到。我又骑三小时的自行车去城关找你,你又回陶潭了。我和琴阿姨找过兰兰,她说木已成舟,都是命,她也认命了。毕竟那个年代商品粮是个啥概念,你也知道。
我:好好,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都这么多年了。他们都忙,我们先谈谈校长的小说吧。
陈凯:小说我仔细读了,这段青春交给他写出来,我很欣慰。特别是对风城的一段描写,语言美极了。去年采风,诗人楚楚,哦,就是以前有一次在陆羽酒家一起吃过饭的,少忠说“没想到诗人里面还有这么漂亮的人”,就是她。去年楚楚诗里描绘的风城非常优美,我一直心向往之。今年如果回去,一定再去一趟白龙寺、长汀河,看看现在的风城。
我:@不是风城美吧,还不是爱屋及乌。哦,对了。琴阿姨退了吧,她前几天给我发消息,说等武汉恢复正常了就过来看孙子,一定要找我玩,把少忠约一起,去东湖。她儿子一直要把她接过来,她舍不得长汀河啊。
我:哦,我先离开一下,出去点事。
少忠:好,好的。等明天大家都休息了,我们再好好聊。
E
领导突然打电话,让去一趟新区。走在高速上,我没有继续与他们聊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
我知道,小说都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校长的这篇小说,无疑来说是非常成功,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我给陈凯留言,说要把这些内幕都抖出来,其实也就是个玩笑话。岁月是一道伤疤,揭开依然会流血。康主任本性还是不错的,和兰兰就是性格差距大点,为人有些霸道、自我。陈凯初来,俩人也相处得不错。老康在风城文学圈里有几个朋友,在长汀河采风时,还介绍给陈凯认识过。当初康主任利用和宋部长的私人关系,将陈凯故意调回城关,说穿了也是醋意大发。本来想两个人一分开就慢慢淡了,自己好贴上去,没想到两人鸿雁传书,喜欢文学的陈凯笔端更加深情,牢牢锁住兰兰的芳心。结果老康酒后乱性,控制不住自己,霸王硬上弓。善良的兰兰不但没有告发老康,反而与他组成了家庭。后来老康看着自己的窟窿补不上,每天泡在酒里,喝多了就对兰兰拳打脚踢,说小雅越看越不像他,一度怀疑是陈凯的骨肉。进去没多久,就检查出肝癌,晚期。兰兰还来不及谈离婚的事,就成了孤儿寡母,也算是彻底解脱了。但兰兰一直没有与陈凯在一起,估计也是考虑到小雅的感受吧。这么多年,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只是更苦了陈凯,二十余年了,还是钻石王老五一个,业余时间,就沉寂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再等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车过黄龙山,我忽然瞅见路边一棵高大的皂角树。这条路经常走,从来没有注意过,或许我以为武汉根本就没有皂角树。我掏出手机,抢拍了一张图片,同时发到群里,并配上一句话:你们还记得皂角的花语吗?很快他们就秒回了:留住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