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8-25 07:08 编辑
一份薄礼:话说“公社”的演变 文:公理力
几句多余的话:
回来这几日,在几个坛子都看到花叶子说自己满头包,或又多了几个包,云云。他爱矫情,这是我的判断。刚才突然回过味来,我错了。
红星公社横陈出世,以色妞为首的六星自治区革委会,委任头上包最多的花叶子为公社书记。谁能解惑一下,这是钟情于旧时代面首遴选标准呢?还是赶时髦22世纪外貌协会大纲呢?
甭管这是炸毛妹子眼中的拉磨驴子上套,还是那谁腹诽的飞蛾被扑火,略过醉笑泣血“公社还有没有底线?”,无视外貌下限标本老丑嚷嚷“不怕恶心的,快去公社…”,作为叶子头上N多包难辞其咎的贡献者代表,公某不来随个礼,叶子花脸变哭脸挑理绝非大概率,而是板上钉钉。这是弄这个帖子的唯一动因,真君子如李熙者,都会相信我。至于墙上还有大美丽阿娜身姿是否构成动因?这个是隐私,对不啦?
-----------------------------------
提起公社这个词,人们脑海闪回的是那个独特的人民公社映像——当年的“三面红旗”之一。而对那段历史最有价值的记忆点,当属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对人民公社制度的反动。余者,大可扫入历史垃圾堆。尽管今天仍有南街村等几个最后的人民公社标本——不见得是坏事。
大概都知道,公社不是当代中国人的发明。19世界下半叶的巴黎公社,其名气不亚于人民公社,至少在红色世界,堪称熠熠生辉。值得一提的是,与不少人的想当然不同,该公社的红色基因是被马克思事后注入的,换句话说,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理论的产物。
比它早近一个世纪,在法国大革命洪流中就诞生了“巴黎市政公社(Paris Commune of 1792)”,由来自巴黎各个革命区的代表于1792年成立,在当年恐怖统治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实际上控制了巴黎的地方政府,并对国家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直至1794年热月政变后被镇压。这个法国革命史上相当关键的存在,却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
更早,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就已经出现城镇自治性质的公社组织。其特点是市民拥有一定权力,包括财产权、行政权等。彼此间互相协助。欧洲各地的公社情形不尽一致,有的如意大利北部,其自治力量相当强。当然,该时期公社并未形成民主政治,一般属富有公民主导的寡头政治。
但这仍非最早的公社组织。在西方,有原始社会末期的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性质的氏族公社理论——源于马克思的人类学。但据认为,是受到刘易斯·摩尔根对北美印第安人社会结构的研究启发。其核心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无阶级之别、按需分配、血缘为纽带。现代实例包括北美易洛魁原住民部落联盟、澳大利亚原住民部落、非洲班图族群等。
在中文圈,公社古代特指官方祭祀场所。最早记载见于《礼记·月令》:"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至于西汉燕相栾布因军功受封鄃侯,死后齐燕两地祭其为土地神,为其立社,号"栾公社",疑为栾公-社,与公社不是一回事。
21世纪的今天,公社这个概念,与很多中文词汇一样,有了丰富的漂变成果。
1. 环保与生态村公社
基本特征包括:社员共同参与决策,资源共享,追求低碳生活。强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建筑。典型例子如“Earthship”社区,使用回收材料建房,集体种植食物。Extinction Rebellion(灭绝反抗),体现联邦式公社结构。倡导公地保护理念,反对对自然资源的私有化与掠夺。另有有Findhorn(苏格兰)、Auroville(印度)等实例。
2. 共居社区公社
多为城市或郊区住宅群,拥有私人空间与共享设施(厨房、花园、活动室)。居民共同制定规则,定期聚会,强调邻里关系。在北美和欧洲广泛存在,如丹麦的共居模式是典范。
3. 嬉皮士后代公社
起源于19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实行收入共享、集体劳动、民主决策。例如,Twin Oaks(弗吉尼亚州)至今仍活跃,成员约百人。
4. 去中心化自治公社
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形式,成员通过智能合约和投票机制共同治理。强调透明、协作、无等级结构。
如:Gitcoin、Aragon等项目,尝试将公共资金、项目管理、社区治理去中心化。
又如“Fractal Communalism”理念,强调跨地域、跨平台的协作网络。社群成员通过在线平台共享资源、知识、经济支持。形成“集体的集体”。
5. 数字时代的“虚拟公社”
Discord、Telegram等平台上的自治社群,围绕共同兴趣或理念形成。共享知识、资源、甚至经济支持(如众筹、NFT社区)。虽没有实体空间,但在组织结构和价值观上高度“公社化”。
6. 日本、韩国的现代公社
例如日本邮政公社、地方道路公社,韩国韩国观光公社、道路公社等。这些公社名称虽然看似行政或企业化,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公社”的原始精神,只是经过了制度化,并以社会福祉或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演变。其基本特征包括:公共性、协作性、自治性、公有制等。
在中国也出现了巢湖“三瓜公社”,整合电商、民俗、食宿等功能,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形成新型乡村发展联合体。
另有“长城脚下的公社”,与公社含义没有多少关系,是由12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被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7. 公社理念在当代政治运动中被“复活”
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公社精神体现在:去中心化自治,没有领导层,决策通过“共识会议”达成,人人平等发言;资源共享,建立“人民厨房”、“医疗站”、“图书馆”等公共服务点,免费向参与者开放;反资本主义,批判金融寡头和财富集中,呼吁经济民主与社会公正;临时性公社空间是纽约祖科蒂公园,形成一个所谓“微型自治社区”。
该运动最终被清场,但激发了世界其它地方的类似行动,如“占领伦敦”、“香港占中”等,成为21世纪初最具公社色彩的抗议形式之一。
归纳一下,现代公社的核心理念大致涵盖四个方面:
集体主义——社群共建、资源共享、协作劳动;
社群自治——去中心化、反权威、无等级、共识决策、轮值管理;
价值认同——精神自治、知识共享、数字公地、反消费主义;
可持续观——环保、生态农业、绿色能源、低碳生活。
-------------------------------------
最后,回到六星红星公社这个襁褓中的婴儿,为其茁壮成长计,饮食男女社员们对书记花叶子的造型和身段,包括满头审美包之消长,表现出些许的责任心,当属顺理成章。此前已有不少可歌可弃的仁人纸士率先垂范,公某责任心太低也说不过去不是?
叶子书记对“红星公社”这个名称有个无懈可击的解释:红来自红袖,星代表六星,其抱住六星一颗最漂亮歪脖子树乜斜众生的意象,力透纸背。必须肯定,大有盖过姐妹版黄金时代之气概,所谓“红星公社的红火撑不了多久”纯属其言不由衷的矫情而已。当然,欲比肩战斗鸡无心插柳之意外收获——让黄金在“兼收并蓄、广开言路”之后,涅槃为体育专版或笑林副版,恕我直言,叶子尚差火候。
然,公某以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非要吹开头包君的羽毛,求瑕疵,以彰诚意。在看过其风韵十足、衣袂飘飘的官方开版词后,唯有一点小疑虑:对红星俩字的装潢没毛病,但对公社这个高敏词定位,确定没有水土不服之虞吗?
战斗鸡在自己的后花园黄金对该词翻过白眼翻鸡肠时,公某曾对其狭隘解读有个提醒。不幸的是,转身就发现,叶子书记恰恰在背书其翻鸡肠成果——准确无误地拥抱“公社”古今中外所有历史内涵中最不堪回首的那个——大锅饭在农村地区的完美代表,国人逃荒要饭的保驾体制。
在此背景下,长于思想工作的叶子书记,可曾考虑过如何打消众人对红星公社优先欢迎某些谱系版友的疑虑?
日理万机的叶子及其拥趸大可淡定,公某只是假装有责任心而已,这里所谓的疑虑无需回答。
顺便说一句,公某对六星内外任何有色谱系没有成见,公社的唱红歌活动亦无保留支持。
我去,随礼这活儿,果然是俗不可耐啊,幸亏现实中有人代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