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8-21 09:14 编辑
柿子拣软的捏,千年不来茶舍一回的豆豆是不爱吃茶么,这一来,跟吊古战场似的,原来这里全是他熟人,那个叫阿海的,网下有知,赶紧上来应一声吧,不然有种娃死了奶来了的喜感。
豆豆这种,进这个房间用这件衣服,进那个房间用那件衣服,偶尔错了衣还要抱个歉,谨慎之状,与阿三干事分左右手一般,弄得我只此一衣行天涯的竟有种莫名负累,自问是不是失了礼数。豆豆这种,不知道是天生如此,还是遇了什么后天的改造而如此:7
温度一词用得有点问题,语文老师批不出,物理老师不能放过。并不是宜人的那个温度范围才叫温度,上至一亿度,下至绝对零度,都是温度。
九一八公映的那个电影里可能会有各种温度值作用于人体的实验。那应该不会是你声称的温度。
所以用词要准确一点,你说的温度,大概是春冬称作温暖夏秋称作清凉的东西吧。再冷或者更热,都是生理上不能接受的。
再说你援引色妞的那一篇,与毒鸡汤并没有什么两样。这么聪明的人,不会中这种弱智的毒吧。
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建议信这一句的把它写入家训,中国百分之九十的离婚率大概都是它贡献的。
他说:【先合理再合情,与先合情再合理之间差异在于优先级不同。前者将真理和效率置于首位,情感服务于理性;后者着重于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理性服务于情感——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化之一。
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儒家影响,强调仁礼,处理问题时先考虑人情世故,再考虑规则理性;西方受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个人主义影响,强调个体权利、法律和契约精神,处理问题先明确规则,再考虑情感因素。但任何一种文化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比如理性主义笛卡尔强调理性,而经验主义休谟强调情感和经验的重要性;比如儒家强调仁者爱人,法家则强调法不阿贵。】
这样一先一后把情理分开来论,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大概是有什么误会。中国的传统是讲大一统,讲和合,讲活泼。把一只兔子分析开来容易,再组装起来,就不成其为一只兔子了,因为最重要的那个东西没有了。
情生理,理生情,这是中国的传统,只有情理之中,理的权重多一点还是情的权重多一点的分别。分开讲先后论,就都是死的。左右手,有先后吗,拆分得开吗?人是一个有机体,不是一个机器。中国的传统,家国天下也是一体,不是一个机器。
教授要的东西并不多,碍于情,不给就是了,没必要扯这些。弄个轻佻之徒守大理寺,有如老金头的一记般若掌,白白玷污一个好词,建议改龙图阁,杀伤力更大些。
最可笑的是那个粪坑又现扎纸人的狂欢。
也有可惜者,逛论坛二十余载,见过的最感人的事就是有期与薄荷味在教授莫名失踪后的渺渺守望。有幸见其始末,不表彰一下,恐伤天理。
余者也就没有什么可罣碍的了。
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