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最基本的事实,大概就是生存、繁衍和死亡了。这三个事情,规范了地球所有生命,包括人类的基本生存模式。
为了生存,生物都在寻找食物;为了繁衍,生物都在寻找配偶;而死亡,会绝对地到来。
人的所有作为,都可以归纳为这三件事。
我们的烦恼,都产生在这三件事内部的构造里,如果我们跳出外部,来俯视这三件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例如关于生存,无非就是食物,也就是吃。人们追寻吃得好,喝得好,什么美味佳肴。可是这是一个骗局。让人类觉得好吃,不过是一种相对的安全关系。人类喜欢吃的动物的肉和蔬菜之类的,还是熟食,是从人类的感觉出发的,就像苍蝇喜欢粪便一样,老鼠喜欢腐食一样,其实没有本质上的美味,纯粹就是引导人类吃什么东西能得以存活的机制。所谓美食美酒,是人的一种叙事,并不是真相。这个多余的机制,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的部分,也是所谓文明生活的重要形式。但,这并非是必须的。我们活在不自觉的,被自然引导的机制之中,或者只是被社会文明欺骗而已。
又例如和生存有间接关系的居住环境。豪宅,佣人,让人过得舒适。其实,这种舒适只是一种比较而已。你能说鱼缸中的鱼比河流大海中的鱼更舒适吗?还有那些华美的服装,等等一切奢侈的生活条件,不过都只是一种心理的关系,一种文化的渲染,我们人类所得,已经远远地超越所需,但人类还在无止境的追寻着那毫无意义的所谓优越的生活环境。这一切都不过是比较的结果。
关于繁衍,就是性冲动。无论男男女女,在成年以后,都要被性冲动折磨一辈子。不管是否已经子孙满堂,自然的法则不会放过任何人。性冲动不仅仅只是性交本身,还有所有对异性的无法抑制的好感,幻想,交友的冲动,都来自于大自然设定的人有繁衍后代的任务,这个简单的设计,便产生了所有的情感冲动,生理冲动。由此产生烦、喜悦、幸福、数不胜数的贪心。这个自然的设定不会让人在已经完成繁衍任务之后,自然地取消,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被这个设定摆布。这构建了人类世界的一切情感故事和悲剧。很少有人能看破这点,但就算看破了,它还是一样折磨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对抗这种自然的设定,但是,你也想不出来对抗这个设定有什么意义。
那么,没有完成繁衍任务的,必须要去完成这个任务吗?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从人生体验的角度来说,没有繁衍后代,可能会丧失一种养育后代的经验,少了一种情感模式的体会。自然的设定是让人的这种体验是有价值的,但现代社会养育后代的辛苦,也抵抗了这种体验的诱惑。当辛苦超过了养育后代体验的幸福感,人们就会放弃。这是人类社会反噬的力量,是一种自行调节的模式。养育后代应该是幸福的,它是正值的,才值得去做,如果已经变成负值,那就很多人都不需要去做了。少了这个羁绊,你会得到很多的自由,家庭生活无法提供的自由。这种生活经验,其实也是一种补偿。
最后,所有人都会死亡的。死亡是什么?一棵树上的叶子,如果每年都要黄一次,我们人不过就像这叶子一样而已。树上的叶子不会同时掉下来,人也不会同时死去,总有先后,人也是这样。一个家族就是一棵树,最老的叶子先掉,然后新的叶子变老。但不是说新的叶子就不会夭折,有人随手一摘,新的叶子就夭折了。人也是这样的。不过,树叶也好,人类也好,都有充分的容错机制,一棵树,掉很多很多青的叶子,树也不会死掉。人老了,就像树叶黄了一样,从各个部位变坏,然后就是落地。
我们知道我们会死掉。这大概是树叶不会知道的。所以,它无忧,而人有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