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浅谈两种韵书
查看: 34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两种韵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4-18 10: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5-4-20 22:26 编辑

创作古体诗歌通用的标准韵书有两种,一种是古韵书《平水韵》,一种是近些年编撰的新韵书《中华新韵》,这两种韵部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平水韵》。《平水韵》是由南宋人刘渊在“广韵”、《唐韵》的基础上简化整理而成的一部韵书。因为刘渊是江北平水人,所以后人称其为“平水韵”。《平水韵》共107个韵部(清代合并为106部)。《平水韵》韵部划分细致,它反映了古代汉语语系的语音系统,是近体诗(格律诗)创作的传统韵书。

在创作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时,如五言、七言律诗等诗体时常以《平水韵》为标准来押韵、区分平仄。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五律中的韵脚“生、声、明、城”都在《平水韵》的《八庚》韵部。

二,《中华新韵》。《中华新韵》是根据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归纳出来的韵部系统,一共十四个韵部。它以普通话为基础,更符合现代人的语音习惯,简单易记。它适合现代诗歌及一些追求贴近现代语言风格的古体诗创作。比如写一些反应现代生活情感的诗词时,用《中华新韵》更能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中华新韵》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简单明了,便捷实用,大大改善了古韵书的繁复陈杂,给创作古体诗的现代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中华新韵》中只有平(一声、二声,也就是阴平、阴平同为平声)上(三声)、去(四声)三声,把声调不易区分的入声字融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入派三声),这就给创作者去除了入声字的烦恼,使得创作古体诗更加轻松愉快。

有人感觉创作古体诗时韵字不好找,这对我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我在创作现代诗时,总是不自觉地往韵脚上跑,很感苦恼)。如果是用《平水韵》创作诗歌,你说难,到也情有可原。因为《平水韵》的韵部,分的过于细致,又有入声字混于其中,一不小心就会用错韵字。比如在《平水韵》中的“东、冬”属于不同韵部,这种情况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然而,如今《中华新韵》的出现,让我们有了选择的余地。我们嫌弃《平水韵》繁杂,完全可以弃置不用,另选相对简单实用的《中华新韵》来寻找韵字好了。

《中华新韵》总共14个韵部,但凡你感觉音韵差不多的字,基本上都押韵。换句话说,就是《中华新韵》的韵部相当宽泛(事实上,它就是把原来《平水韵》中的106个韵部,合并为14个韵部了)。例如iong、ing、eng,同属“十一庚”部;o、e、uo,同属“二波”部。
一般情况下,五绝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以不入韵的居多(七绝也类似,只是七绝首句入韵的较多)。也就是说,一首五绝共两联、四句,二十个字。二十个字中只要求二、四句尾字押韵。比如李瑞的《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一首七律是五十六个字,律诗同样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五律也一样)。假使首句入韵,充其量满篇也就五个韵字。例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十个字中只需寻找两个韵字难吗?五十六个字中使用四、五个韵字难吗?如果你说难,那就是你的汉语水平太低下了、你的知识储备太匮乏了。果真如此,你不写古体诗也罢。

《平水韵》、《中华新韵》都是标准的韵书,使用哪一部韵书进行诗歌创作可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自由选择。一般认为,想要自己的作品风格复古、严谨,就选择《平水韵》;想使自己的作品自由接地气,就选择《中华新韵》。两部韵书任选其一,各有各的长处。但须记住,两部韵书不可混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4-18 10:34 |只看该作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4-18 11:32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得置顶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4-18 18:27 |只看该作者
拙文只是写一点学习心得,不针对任何人。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4-19 05:54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讨论热烈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4-19 16:30 |只看该作者

兰亭对格律诗很有造诣!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4-19 23:21 |只看该作者
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6:30
兰亭对格律诗很有造诣!

您觉得要达到兰亭的造诣需要做什么努力?  意思以兰亭为榜样,打造一一批兰亭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4-20 00:09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4-18 10:34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兰亭老师,我有个问题,在这两种韵书没出来之前,古人是怎么潜词作诗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4-20 09:51 |只看该作者
受教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4-20 09:56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汉字音律学,与古诗的发展相比较历史是不长的。古诗在《诗经》之前就在民间产生了,然而,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人们写诗还是根据口语押韵的,没有统一标准的韵书。

  曹魏时期,曹植在与曹丕争夺帝位失败后被贬为东阿王。而后,失意的曹植在荒凉的封地东阿鱼山潜心研究佛学。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他根据自己发现的汉字的一些发音规律,创作了“梵呗”。从此,对汉语的声调、韵律研究有了开端。

  隋代开始,国家实行科举制度,诗赋成了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方言语音不同,如果所写的诗歌随便押韵,没有统一的标准,考官就无法判断孰优孰劣了。这时,当朝音韵学家陆法言编著的《切韵》,就被官方指定为士林学子们科考作诗押韵的工具书。

  《切韵》,全书共五卷,分206韵。此书主要是按照当时洛阳语音编写的,但它同时综合了南北方言及古今语音,分韵较细,被认为是唐、宋韵书的始祖。当时,参加科考的士子们虽然有了诗赋韵律依据,但使用此韵书又深感严苛细密,苦不堪言。缘此,唐初宰相许敬宗上书皇帝准奏后,命人将细密繁复的韵部简化合并,是为《唐韵》。

  北宋时期有陈彭年编纂的《广韵》流行于世。南宋时期,刘渊在《唐韵》、《广韵》的基础上继续简化合并,编写了一本名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韵书,分107韵(清代合并为106韵)。刘渊是江北平水人,因此,这本书被后人称之为《平水韵》。《平水韵》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近现代,它仍然是写作格律诗标准韵部的指导书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4-20 09: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5-4-20 10:03 编辑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00:09
兰亭老师,我有个问题,在这两种韵书没出来之前,古人是怎么潜词作诗的?

老兄,请参看十楼

如果老兄另有高论,还请不吝赐教哦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4-20 09:57 |只看该作者
山人 发表于 2025-4-19 16:30
兰亭对格律诗很有造诣!

老兄过奖了,我还在学习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4-20 09:59 |只看该作者

丸子老弟客气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4-20 10:01 |只看该作者
欢迎凡夫老兄单独开贴赐教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4-20 11: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1:43 编辑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4-20 09:56
老兄,请参看十楼

如果老兄另有高论,还请不吝赐教哦

谢谢你的分享,诗词格律我一点不擅长,我对工具书情有独钟,在没有引入汉语拼音之前,汉语的注音规则是另一套系统。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这套规则呢?  台湾人好像在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4-20 11:44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1:41
谢谢你的分享,诗词格律我一点不擅长,我对工具书情有独钟,在没有引入汉语拼音之前,汉语的注音规则是另 ...

是的,应该是《切韵》。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4-20 1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2:15 编辑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4-20 11:44
是的,应该是《切韵》。

这种注音规则的改变对当代人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汉字是汉字,读音是读音,汉字远离了音乐元素。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港澳台的音乐发展超前于内地的一个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4-20 12:25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4-20 10:01
欢迎凡夫老兄单独开贴赐教

我是属于老师讲课爱接话茬那种学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4-20 12:29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0 12:25
我是属于老师讲课爱接话茬那种学生。

老兄谦虚了。我也是一知半解。我们共同学习探讨。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4-20 13:39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5-4-20 12:29
老兄谦虚了。我也是一知半解。我们共同学习探讨。

日语的注音规则


“あ”、“い”、“う”段假名分别在其后加“あ”、“い”、“う”构成长音。 2.“え”段假名在其后加“い”构成长音。 但是个别单词中也有加“え”的。 3.“お”段假名在其后加“う”构成长音。 但是个别单词中也有加“お”的。 4.用片假名书写的外来语用长音符号“一”来表示。 5.用罗马字标记时,既可以在元音上标注“一”来表示长音,也可以通过双写元音字母来表示长音。



~~~~~~~~~~~~~


听说日本有很多世界级音乐大师,当然这个世界级话语权的解释权在西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4-20 13:43 |只看该作者
韩国语属于拼音文字,共有40个字母,由子音、母音和收音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子音和收音为辅音,母音为元音。子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声母,因为是在一个音节的开头,所以又称为头音或首音。母音是韵母,而收音便相当于汉语拼音的辅音韵尾。一般说来,拼音文字的字母与其发音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可是在韩语里,特别是现代韩语口语里,却存在着许多音变现象。如果对这些音变不甚了解,单凭音标来学习发音和会话,会与韩国人发音有很大出入,今天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韩语发音的规则,供参考学习~

一、子音(头音)的音变
韩语中有19个辅音,分别为:
松音:ㄱㄷㅂㅅㅈ
紧音:ㄲㄸㅃㅆㅉ
送气音:ㅋㅌㅍㅊㅎ
响音:ㅁㄴㄹㅇ
这19个辅音中,除ㅇ[ŋ]外(ㅇ有时也会处于头音的位置上,仅书写于以元音起头的字母前,不发音,相当于零声母),其余18个都可以充当头音。其中有些头音随着位置的不同,或是与不同的元音相拼,发音也会不同。
1.ㄱㄷㅂㅈ这四个辅音充当头音时,读音会随着起始和非起始的位置而有所不同。
(1)ㄱ位于起始音时读[k']*,相当于汉语拼音k ;位于非起始音时读[k],相当于汉语拼音g。如거기(那里),读音为[k'ə ki],和汉语拼音“kɑo gei”的轻声差不多;건강(健康),读音为[k'ən kaŋ],都是前一个“ㄱ”读[k'],后一个“ㄱ”读[k]。
(2)ㄷ位于起始音时读[t'],相当于汉语拼音t ;位于非起始音时读[t],相当于汉语拼音d。如다리(桥、腿)的“다”读[t'a] ;而지도(地图)的“도”读[to]。再如다하다(用尽)读 [t'a ha ta],和汉语拼音“ta ha da”的轻声差不多,前一个“ㄷ”发[t‘]音,后一个“ㄷ”发[t]音。
(3)ㅂ位于起始音时读[p'],相当于汉语拼音p ;位于非起始音时读[p],相当于汉语拼音b。如바보(傻瓜),读音为[p'apo],前一个“ㅂ”发音为[p'],后一个“ㅂ”发音为[p];再如비빔밥(拌饭),读音为[p'Ipimpap],前一个“ㅂ”发音为[p'],后两个“ㅂ”发音均为[p]。而当ㅂ处于收音位置上时,只发[p]音,后面再具体说明。
(4)ㅈ位于起始音时读[ts'],相当于汉语拼音c ;位于非起始音时读[ts],相当于汉语拼音“z”。如주말(周末)的주读[ts'u],모자(帽子)的자读[tsa];又如자주(经常)读音为[ts'atsu],相当于汉语拼音“cazu”的轻声,都是处于起始音时读[ts'],处于非起始音时读[ts]。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4-20 17: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0 17:39 编辑

您继续,我只是插个话。因为我不擅长,所以我对格律诗和对联琢磨很久了,只不过是瞎琢磨。我有个假想,一个文科大学毕业生,写诗理应赛过李白和杜甫。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我就觉得不合常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