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2 07:53 编辑
10.4.4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入太庙,每事问。
本节集中讲述孔子的礼君之道。首先国君赐食的三种情形: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国君赐以熟食,必定摆正坐席来先尝。这是强调严格按照礼仪,临食如面君,不敢丝毫怠慢。“先尝之”,第一时间品尝,以完全信赖食物安全表示感恩国君,这是礼,同时也意味着还有人“后尝之”,让大家分享美味分享荣耀,代国君将恩典施惠于更多的人。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腥,生肉。古人认为外来熟肉有可能已被其他鬼神享用,祭祀时必须自己亲手将生肉煮熟。这种风俗流传至今依然。荐,一种专供动物吃食的草,有奉献之意,引申为向祖先奉献祭品。鲁迅《自题小像》“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表达将自己作为祭品奉献给中华民族的情怀。孔子将国君恩赐的生肉煮熟奉献给祖先享用,是代君施惠于祖先。
“君赐生,必畜之”,国君赐以活物,必定豢养起来,而不是尽快宰杀吃掉,这是强调让国君的恩赐继续鲜活下去,能多持久就多持久。
综上可见用词的讲究:熟食用“食”,生肉用“腥”,活物用“生”。但不变的是礼数,三个“必”,礼君一丝不苟。接下来四个礼君细节:
一,“侍食于君,君祭,先饭。”那时吃饭有两个规矩。临食前先要食祭——拿出少许食品放在食器之间,祭祀最初发明饮食的人。还有,如果请客吃饭,客人先吃三口米饭表示吃饱了,然后主人劝食才可以吃肉。这里是说孔子侍奉国君吃饭,国君进行食祭时,孔子按礼先吃米饭不吃肉。
二,“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国君是国家主人,前往臣属家时都从本属主人专享的东阶而上。这是说,孔子生病,国君前来探病,孔子特意面东而卧以迎国君,在身上加盖朝服而腰带下垂,如仪于朝。
三,“君命召,不俟驾”,国君有命传见,不等车辆驾好立即动身。
四,“入太庙,每事问”,鲁国太庙即周公庙,周公是鲁国第一代国君,孔子“每事问”地敬慎,正是礼君礼数。由此可见,孔子礼君之道不是势利眼地以当下的国君为对象,而是一以贯之于所有国君。朱熹将这句话另辟一章,注以“重出”,显然不知它再在这里的是为了强调礼君之道。
综上可见孔子不仅“无终食之间违仁”,亦“无终食之间违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