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9-2 09: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4-9-2 09:32 编辑

你叫啥?




鼎上有字,这是拓片。
我们小时候,管它叫司母戊鼎,权威给定的叫法;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到底是大司马的司?还是皇天后土的后?
他不光是字(符号)的研究,还要有别的历史的、文化的研究。
符号,青铜铸在那儿了,但是,这个符号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本质问题。
从这个角度,司与后这俩字,在铸这个鼎的时候,它俩就是通假字。
你说为什么?可能,就是刻字的人给弄错了,错了就错了,只是写错了,意思,你们能明白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9-2 09:13 |只看该作者
通假字,那也是古文字里的一类,是好多涓涓细流汇集成的小泊,并不是谁专门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9-2 09: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 似乎明白

语言是社会游戏,社会运行着语言语言着。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9-2 09: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4-9-2 09:25 编辑

你说通,为什么通?通房大丫头,她就是通。
你说借,为什么借?一时手头儿紧。不光是借字,语言里还行借喻、借指呢,学问在于活用。变色龙、智多星、酒囊饭袋,这么一借,你心领神会,莞尔。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9-2 09:24 |只看该作者
臣本布衣,你看,这布衣借的,啧啧,真到位!又位分低,又不是光腚的,这拿捏的。

我乃的确良!这就操蛋了。

出身草莽,明白,明白。

犬子就交给您了,您多费心。狗狗你放心吧,咱俩谁跟谁?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9-2 09:54 |只看该作者

拓片是镜像了吧?

应该是后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9-2 10:0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9-2 09:54
拓片是镜像了吧?

应该是后

拓片不是镜像,你看字帖,都是从碑上拓下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9-2 10:22 |只看该作者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争议其实一直都存在。

  司(后)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其名称是按照惯例依据铜鼎内壁上的铭文而定的。


司(后)母戊鼎

司(后)母戊鼎内的铭文
  但直到今天,这几个铭文的释读结果依然没有定论,争论最多的就是铭文中最上方的那个字究竟是“司”还是“后”。

  这个表面上看似乎最容易辨认的“司”字,为什么会却会引起专家学者们的争论呢?

  这其实是因为在铸造司(后)母戊鼎的晚商时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中的用字都存在正反通用的情况。


甲骨文中所见正反通用字体例举
  也就是说,铭文中这个看上去是“司”的字形,其实也完全有可能是“后”的异体。也正因此,司(后)母戊鼎的命名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争论。


晚商时期,同一片甲骨上的甲骨文中“后”“司”字形混用的情况
  司(后)母戊鼎最初是在1939年被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农民所发现,但为了避免文物落入日寇手中,村民们在将它掘出之后又重新埋入地下,直到1946年4月,这座大鼎才再次被挖出。

  在大鼎重新出土后不久,《申报》特派员邵慎之就赶到河南安阳进行了实地采访,在10月27日的《申报》报道中他最早将大鼎内的铭文释读为“后妻戊”“后戊妻”或者“妻戊”。


1946年10月27日《申报》报道“后妻戊鼎”
  但是仅在21天后,古文字学家张凤就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安阳武官村出土方鼎铭文考释》一文,认为大鼎内的铭文应该释读为“司母戊”,这一观点后来则被官方采用。

  同年7月,司(后)母戊鼎被收归国有,并在10月运往南京,此后收藏于当时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其名采用“司母戊方鼎”。


  1950年3月司母戊鼎入藏刚刚成立的南京博物院。1959年又被征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展出。在此期间,这件文物一直沿用“司母戊鼎”的名称。

  不过,尽管官方收藏机构一直采用“司母戊鼎”的名称,但争论却从未停止过。

  反对者们质疑“司母戊鼎”这一名称的理由除了在字形上,“司”也可以释为“后”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很多学者都认为从铭文含义的解释来讲,“后母戊鼎”也比“司母戊鼎”更加合理。

  将铭文解读为“司母戊”的观点,普遍认为这里的“司”同“祀”,铭文的含义为“祭祀母亲戊”。但这样的解释却不符合青铜器铭文内容的惯例,在商周时期表示作器者或者受器者的青铜器铭文制度中,并不存在动宾关系的句式。

  但如果将其释读为“后母戊”就完全符合惯例。

  “后”字在古时有“君王”“领袖”的含义,也可延伸为“王后”“母后”之意。如春秋时期的《竹书纪年》中就以“后”指夏朝的君王,即“夏后”;晚商甲骨文中则有将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称为“后妇好”的例证。

  按照这样的解释,“后母戊”即可表示是商王的母亲戊,这样的释文在句式上似乎显得更为合理。


春秋时期的叔夷镈铭文中记载成汤伐夏后时亦将“后”反写作“司”形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2010-2011年基本完成改扩建工程之后,国家博物馆在出版图录和专题展览中将原来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在报道国家博物馆布展筹备时首次采用“后母戊鼎”的新名称,但未作解释,引起不明真相的观众质疑央视错读。

  不过,国家博物馆的这次更名并没能终结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后母戊鼎”的新名字同样受到了众多质疑。很多学者就提出,将“司母戊”视为动宾结构,其实是对“司”字的理解存在偏差。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曹定云研究员就认为这里的“司”应当作“嗣”来理解,“司母”意为“王储之生母”,铭文含义同样为“商王的母亲戊”。类似的还有将“司”释为王的配偶、官职等观点。

  总之,虽然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但由于其更名的依据中仍然有很大的推测成分,尚不能视为确证。

  因此,“后母戊鼎”的新名称也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学术界内的争议仍在继续。


1939年出土以来,学术界对于司(后)母戊鼎内的铭文及其含义的诸种解释观点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中的复制品,仍然在沿用“司母戊鼎”的名称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9-2 10:32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0:22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

哦,还在各执一词呀。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9-2 11:00 |只看该作者
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
这个,我暂时没听说。为嘛要改?就是那个拓片的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9-2 11:01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09:24
臣本布衣,你看,这布衣借的,啧啧,真到位!又位分低,又不是光腚的,这拿捏的。

我乃的确良!这就操蛋 ...

庄主,你这发散,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9-2 11:0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0
后来,改叫后母戊鼎,当然,也是权威改的。
==
这个,我暂时没听说。为嘛要改?就是那个拓片的字?

对,就是那个字,是司?还是后?学术争论。后是本字,反着写,就是司。有说在商朝的时候,司和后通假。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9-2 11:04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0:22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历史探奇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  119阅读  |  3转藏
...

我说,我咋还没听说。原来还在争议之中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9-2 11:0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1
庄主,你这发散,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活跃活跃课堂气氛。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9-2 11:06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4
我说,我咋还没听说。原来还在争议之中啊!

国家博物馆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9-2 11:06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3
对,就是那个字,是司?还是后?学术争论。后是本字,反着写,就是司。有说在商朝的时候,司和后通假。

司和后通假?我倒觉得,就是镜像,类似印章的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9-2 11:07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5
活跃活跃课堂气氛。

嗯嗯。很好,很好。有好老师潜质~~~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9-2 11:08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6
国家博物馆改了。

明白了。回头我再查查这方面的资料看看。谢谢庄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9-2 11:08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06
国家博物馆改了。

明白了。回头我再查查这方面的资料看看。谢谢庄主~~~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9-2 11:1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06
司和后通假?我倒觉得,就是镜像,类似印章的话题~~~

不是镜像,而是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都可以正反两面写。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9-2 11:24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9-2 11:17
不是镜像,而是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都可以正反两面写。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那司和后就都成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9-2 11:25 |只看该作者
司或者后,下面那个字,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从这个字去上溯推演?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9-2 11: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4-9-2 11:38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24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那司和后就都成立了?

后,比较合适。后,指君王,后母,指君王的母亲,名叫戊。铭文意思:“君王母亲戊氏所用之鼎”,也只有君王家族成员才有资格享用大鼎,王伯伯家例外。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9-2 11:44 |只看该作者
凿这些东西,别的不说,安全啦,风雅啦。还有政治正确!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9-2 11:59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9-2 11:44
凿这些东西,别的不说,安全啦,风雅啦。还有政治正确!

也就是很严肃,不会写错凿错。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9-2 12:00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9-2 11:59
也就是很严肃,不会写错凿错。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9-2 12:04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湿度这个事儿,一个是看表的显示,一个是人的感受。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9-2 12:06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9-2 11:25
司或者后,下面那个字,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从这个字去上溯推演?

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三个字。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9-2 21:21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一提,我好像还有点模糊印象。
那年回国,碰巧赶上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竣工后试开放,免费入场,我连去了两次。

印象中就有司母戊鼎变成后母戊鼎这档子事儿当时不明就里。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9-2 21:43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4-9-2 21:21
你这一提,我好像还有点模糊印象。
那年回国,碰巧赶上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竣工后试开放,免费入 ...

是文化界一档子大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