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孩子千千万,过度宠爱占多半!实际上,慈母败儿的逻辑自古有之,只不过今天让读书遮百丑的理论,麻痹了很多家长的警觉性。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他当孩子,人类幼体,而不是什么天使。
什么叫没苦硬吃?就是家庭的生活条件不至于差到这个档次,作为家长却非要在这个档次生活。比如安装了空调舍不得开,舍不得自己吃好点穿好点。勤俭节约是对的,但是这种过度的节俭往往是有原因的,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给孩子穷生富养的创造条件。很多父母穿着一身地摊货,却给孩子制备一身名牌。是不是很伟大?错!很贱!
再说说什么叫没福硬享?顾名思义,就是家里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却非要享受这个档次的生活。这种事情多出在孩子身上,本来家里条件不好,非要一身名牌;本来父母粗茶淡饭,自己每顿饭没有外卖、奶茶不吃;本来父母生活拮据,自己非要名牌手机;本来自己什么工作都没有,也不愿意降低生活档次......。
家长的没苦硬吃往往导致的就是孩子没福硬享,那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别人家的孩子一身名牌,出入高档餐厅,手机顶配,人家家长开着豪车,那就合情合理!自己孩子为什么不行?因为投胎不好啊!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些孩子就需要自己打拼,还有些孩子需要给父母还债。这个道理残酷,但是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活在社会的哪个阶层,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家庭,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和付出,需要同甘共苦!而不是把谁变成天使或皇帝。
中国家长绝大部分对于教育的投入都是过度的,也是得不偿失的。按照北京的投入程度来说,小学一年五万,就是30万,中学一年10万,就是60万,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教育投入,12年教育支出100万很正常。那孩子考不上985、211还值不值?我觉得不值!那100万存定期,12年以后也能变成150万左右了,孩子找不到工作光吃利息也能过活了。再说,即便是不上任何培训班,大部分孩子也能读个高中,只要读到高中,70%是有大学上的。所以呢?我觉得至少在北京,教育真的没那么揪心。真正内卷的原因还是因为家长不甘心。
既然不甘心,家长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种是天使教育,让孩子活在童话里面,生活绝对富足,只要学习所有要求尽量满足。这样就好了吗?只能把孩子培养的虚荣自私,回避现实,最后学无所成。又感到自己家庭和人家的差距,于是不顾父母的艰辛,自私的维持自己的生活质量。
还有一种狼性教育,从小孩子活在指责、批评、鞭策、催促的环境里面,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但是只要有关孩子学习的,依旧是无条件满足。到最后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还是和父母反目成仇。因为在冰冷的家庭学不会亲和力,走入社会学习好坏都很难立足,最终形成报复性享受,还是没福硬享。
对于今天的教育,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早日回归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