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莱子 于 2010-3-15 08:07 编辑
同窗(随笔)
东莱子
在Lilia的办公室里,我把两件礼品交给她的时候,她的神情有点不屑。
她的不屑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不要。你还拿什么礼品呀?”
我说,要不要是你的事。送不送是我的任务。你当着我的面把那东西扔到窗外去,我也不会管的。
这是我们报社送的礼品,感谢她的父亲为报社创刊十周年的题字。
最初,我给她打电话说让老人题字的时候,她说,她父亲从来就不题字,不管是谁。
“那——你就告诉他,我是那个给他寄过一袋花生的人。”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对她父亲说的。字,我还是拿到了。钢笔写的,非常漂亮。
究竟十几年前的一袋花生与部长的字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对价关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和Lilia之间的同窗情,却是真实着纯洁与真诚。
那一袋花生是Lilia写信向我要的。当时,我还在郝村中学教书。那时,她也刚刚回到北京。她父亲好象“解放”了。至于有没有安排工作,我不清楚。只是在报纸上还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不过,已经可以享受支北戴河疗养的权利了。记得的,Lilia曾经给我寄过一张照片,穿着一身红色的上衣,在夏日的海滩。
虽然我与她之间的书信往来已经非常稀少了,不过,偶尔还可以在北京见面的。
我结婚的时候,她还专门寄来了两个丝绸被面。至今,还在的。
有一次,我去北京,她希望我去她父母的家。我拒绝了。我不是那种喜欢攀附的人。能够有机会见到部长这样的大人物,许多人都会高兴的。
我告诉她,你就在你们家的楼下等我吧。
那是前三门也是北京仅有的三幢20几层的高楼。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又问了我一句:
“你不上去?”
我说,不上去。
她说,你很怪。
也许正是因为我的这种怪,我们的同窗情才会走得远一些的。
知道我已经开始搞文学创作了,她也总想帮助我做点什么。那时,她的父亲是文化部长。
我倒不是那样格色的人,人家好心好意帮助你,你倒往后抽。我只是知道,文学这种东西,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别人是很难帮助你做点什么的。况且,自己不是那块料,帮又有什么用?
不过,Lilia还是把我介绍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刘小沁。她们是师大女附中的同学。我和刘之间通过一封信。她的字写得非常刚劲漂亮,几乎很难相信是一个女编辑写的。不过,她在现代文学编辑室工作,与我的文学创作并无太多关系。尽管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小说,也与她毫无关系。
四十多年了,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人生经历过怎样沧桑反复,我和Lilia之间真诚的同窗情,从来就没有变味,也没有变质。
我们彼此都互相惦念着、记挂着。
只要我去北京,总会在一起吃一餐饭,聊聊天。
她的思想,她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视觉,总是在丰富着我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