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往后窗闲看时,发现雪地上走过一个女人的身影,应该叫雪坡吧,其他三季,看到的是陡峭的山坡上人们开荒出来的井田,这么说不够准确,完全是没有规则的一疙瘩一块的山地,这是先前没动迁时,这里村民的劳动成果。如今的社会,什么都需要金钱的年代,有这么一块不起眼的土地,能省出不少的小葱,小菜钱,于是,在林业部门多次破坏围剿下,这些地仍然被坚强地保留了下来。
老妈虽然眼花,有时窗外下小雨都看不清,但看那身形,就说是某某家捡破烂的女人,我便也多看了两眼,因为她是我写的《庆福年》中的主人公。老妈指着后山坡那个破房子告诉我,那房子是她家的,旁边的几块小地也是她家的,后面还有几十棵苹果树,她平时捡的破烂都要拿到半山坡,重新归整完毕再拿到山下卖掉。这是我记录错误的地方,我一直以为她和我们是一个楼,不同单元而已,她其实是住在我们前楼的,她的所有故事,是从老爸老妈嘴里听到,经过我的整理而成。
有人不喜欢文章的开头,我倒觉着有先声夺人的气势,许多人都爱看热闹,至少我听到打仗这个故事,就有了听下去的欲望,而读者们会有为什么打仗的疑问,这也就有了读下去的欲望。有人觉着不好,我觉着大概是我写那女人发作时骂人的话。有句名言,打人无好手,骂人无好口,肯定说的都不太文明,你没有教养,侬勿生眼睛,你粗鲁,这是有文化人的方式。这里的女人没什么文化,又有病,这些语言也算基本符合,具体的话语,平时真没有收集,女人打架有什么好看的?南方可能有跳着脚骂半小时的情况,北方基本都动手了。这些语言,是我做保洁时,一个女保洁员骂人的话,比我写的还不隐晦,听了几遍之后,不知怎么就记住了,于是用在这疯女人头上也算贴切。
很感谢过路的鱼能来品评,起码人家是真看了,说是与常识不符,这里解释一下。这里以前是城边子,后来动迁才盖了楼,我家在这里刚买房时,楼前还是各家的菜地,谁先在这里买房,分房的都要占据一条,门前也有果树。两三年前,这里的小区才开始改造,地是不让种了,果树人家问你留不留,还是很人性的,有李子是很平常的事。小区是依山坡而建,稍陡的地方就建了山墙,墙下有的人用砖垒出一米多宽的地方,或种花或种菜,家里有锹很正常,丢锹也就很正常了。
小福离婚的原因,我们都知道,至于不给钱的原因,我也是借几个老婆子口来说出的,毕竟,再无耻的人也要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无耻,倘若是您,能说我就留给自己,留给儿子不给你,你特么爱哪告哪告去?
低保那个,如果无儿无女,也就不用去说,家乡有个老头子,农村的,因为有儿子就不够条件,不够低保,不够养老院,毕竟养儿防老省了国家的负担,有时候心里想的,文件所描绘的能更美好一点。
其实,我认为会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土地补偿钱不直接给小福?以前吧,却是家中代表去签字领钱,会出现小福这种情况,如今,有补偿款的,年龄在十八岁以上,须到银行办理自己实名的银行卡,不经过别人之手,十八岁以下的才由监护人代管。
这女人很悲哀,我估计混到这个地方,在家里也是不招人待见,所以写了她犯病时,家里人对她的冷漠,也适当给了一点暖色,让她在去寻子的时候,人家会可怜她几句。
下雪的时候,她捡了一些苯板的场景是真实的,有几个死老婆子帮着她看着也是真的,跟她什么关系不知道,我把她们写成曾经敌对的人,也是认为,虽然不接受这疯女人的疯癫,但对女人的不幸,内心还是柔软的。
几年前有个电影,或者电视剧吧,名字叫《庆余年》。我希望许多这样苦命的人老了都有好的归宿,所以把名字写成《庆福年》,把福这个字赐予她,希望能陪伴她后半生,那篇日历广告纸是她的希望,鲁迅能凭空给那座孤坟上增加个花环,我就让她生活出现光彩和希望,这样,民生,过年,希望也就都有了,毕竟,命题作文,八股还是要扣的。
写作守法我不太懂,只是从情感方面来写,不会花哨,不会玄虚,粗浅的认为,只要从内心情感出发,哪怕只有自己读着好也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