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涅卡于公元前4年出生在罗马一个贵族家庭,就像伊壁鸠鲁和爱比克泰德一样,生下来体弱多病,一直患有结核病,换做在雅典城邦时代,早就被长老扔下山谷了。塞涅卡少年时受到很好的教育,其中学习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在三十岁后得到家人帮助进入罗马政坛,后进入元老院,凭借出色的演讲才华声名鹊起,获得极大的荣誉。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塞涅卡出众的才华遭到罗马当朝皇帝卡里古拉的嫉恨,所幸塞涅卡长期患有结核病,在当时这病无异于被判了死刑,故而皇帝才没有对他下手,后来卡里古拉死后不久,塞涅卡又被诬告和皇帝的妹妹阿格里皮娜通奸,被流放到科西嘉岛,这地方在罗马人眼中算是苦寒之地。这一去就是八年了——别提他啦!
不管这份控告是否属实,至少可以断定,阿格里皮娜还是很欣赏塞涅卡才华的,所以后来阿格里皮娜垂帘听政,设法把塞涅卡重新招了回来,安排他给她即将登基的儿子做启蒙老师,他儿子尚在幼年,需要老师辅导,苦尽甘来的塞涅卡欣然接受了这份近于南书房行走的职务,专心教授她的幼子,这个儿皇帝可不同一般,他就是后来的罗马皇帝尼禄。
有历史学者考证,在尼禄登基后的数年里,罗马颁布的一些仁政都得益于塞涅卡,量来他在尼禄身上花了不少心血,可惜随着尼禄长大,嗜血本性渐渐暴露,荒淫无度,凶残暴虐,他后来谋杀了母亲阿格里皮娜,塞涅卡数次请辞,欲豹隐南山,可尼禄一直不准许,最终灾难来临,他又一次被诬告参与密谋弑君,被尼禄下令自杀,塞涅卡割断自己的静脉,那一年他就要年满七旬了。
塞涅卡和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被后世认为都是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勒留虽贵为天子,但所著《沉思录》更多表达出“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曹植)”的感慨,总显得有点颓废,爱比克泰德则规劝世人排斥感官的诱惑而复归内心的宁静,也是消极避世,相比之下塞涅卡文章情感充沛,色彩鲜明,更侧重人的内在操守在现实挫折面前所体现的坚韧顽强。塞涅卡生平与西塞罗很像,一生不能忘怀于政治,两人都在年轻时步入政坛,和权力走得太近,塞涅卡更是伴君如伴虎,生平经历算是大起大落,最终因陷得太深,都是被政治的漩涡所吞没。
顾肃先生在《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梳理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向上溯源还是得从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开始,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蕴含着个人主义萌芽,斯多葛学派则贡献了自然法思想。“他们强调德性的目标就是服从世界理性,而服从世界理性就是自我完善”。斯多葛哲学思想认为神和人类、自然万物乃至整个宇宙组成一个共同体,这个人神共同的家园遵循自然理性的法则运转,理性是人和神的共同纽带,人毕生所要做的是过一种追求高尚、关注灵魂的生活,崇奉理性,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神性相通的内在禀赋,养成仁慈、节制、忍耐的种种美德。人类种种不良的品行,之所以应该抛弃,归结为一点就是与理性相悖,与自然法则背道而驰。
论及人的愤怒,塞涅卡花费大量笔墨,论证愤怒有百害而无一利,愤怒一旦产生必遮蔽理性,如溃决的堤坝,拒绝理性的管辖,与愤怒相对应的是浅薄、软弱以及毁灭。在给尼禄写的《论仁慈》中,塞涅卡要求这位儿皇帝努力向神灵看齐,仁慈体现出灵魂的高贵,这是一种最普适的美德,“你将会明白仁慈是如此的必需,你对他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仁慈”。对顽劣的学生,塞涅卡这位老师也算是苦口婆心了。
塞涅卡著作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贤哲和天意的论述,这几乎类似于知识分子的话题。如果说爱比克泰德哲学类似中国老庄学说的话,塞涅卡笔下的贤哲则很像孔孟笔下遵道而行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塞涅卡所描绘的贤哲,所尊奉的就是天地间的大道-----理性。他们追求崇高的理想,藐视人间世俗的享乐。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贤哲是不可伤害也是不可羞辱的。贤哲坚韧不拔,百毒不侵,美德是他们真正的财富,也是他们坚固的城堡,外部的打击都伤害不了他,这有点像金庸武侠里说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淡定从容,在塞涅卡眼中,贤哲是最接近神的人。
既然如此,为何贤哲往往命运坎坷,神明何以不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照,带给他们好运?这里,塞涅卡与孟子真是不谋而合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梵高说过,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就像其他斯多葛思想家所说的一样,灾难往往是一种福报,塞涅卡认为命运出自神灵特殊的安排,这是对勇敢者的一种考验,“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承受了什么,而是你怎么承受。”
所以换种角度看,好运反而是一种灾难,在其中浸泡透了仿佛在酩酊大醉中不省人事一样,因为“总是幸福并且毫无心灵痛苦地度过一生,也就丧失了对于自然另一半的认识”。伟大的勇士面对困境往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在困境中磨练人生,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个很像莱蒙托夫《帆》的诗句“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波,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塞涅卡系统学习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且能抛开门户之见,对伊壁鸠鲁学派哲学也有所汲取,并试图糅合两家学说,求同存异,但对于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塞涅卡并不很赞同,有着一番自己的见解。他以为快乐是肤浅的,当大多数人都追求快乐时不应该去跟风,须知庸众是最不会支持真理。人应当过一种顺从本性的生活,保持一颗高尚自由的心灵,从内心世界中发现快乐之源。真正的快乐是精神上的愉悦,恰恰体现在藐视快乐,不惧命运。“美德是高贵的,昂扬的和庄重的,它无法征服,永不疲倦,而快乐是低贱的,奴性的,虚弱的和容易毁掉的,它如鱼得水之处是妓院和酒馆”。
总的说来塞涅卡的哲学与爱比克泰德的很相近,但论证更为繁复,讲解更为透彻。毕竟这位思想家一生命运多舛,或被捧到天上,或被摔入谷底,生逢遭际几乎如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他流传下来的许多著作都是在流放之后写成的,大量的人生感悟可都是从血淋淋的磨难中得来的,比之爱比克泰德这位书斋学者自然要深刻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