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国(也许是一个朝代,也许是一个诸侯国)来说,最开始建功立业的人为“祖”,对国家有功劳和贡献的为“宗”。 到了后来,演变为“有德为祖”“有功为宗”。例如,汉高帝刘邦为太祖,汉文帝刘恒为太宗。那时并非每个皇帝死后都被尊为“祖”或“宗”。只有个别的来能有这个待遇。 到了唐朝宋朝之后,“祖”“宗”滥用。几乎无帝不宗了。 简而言之,开疆约祖,守成约宗。都是后世认某为祖、人某为宗。
明朝,在祖啊宗啊的问题上挺有意思。 朱允炆,建文皇帝,没他的后人认他为宗。所以,他就是建文帝。 朱棣,永乐皇帝,身后,他儿子朱高炽,洪熙皇帝给上的庙号是太宗。到了嘉靖朝,朱厚熜认为老祖朱棣功实在太大,宗不足以彰显,改,改成了成祖;自那之后,朱棣就成了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