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乾元镇,自德清县城乘车去临安。
临时决定去临安,是缘于很久以来就喜欢“临安”这个地名。据我所知,国内古今称临安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南宋时期的都城杭州;一个是吴越王钱鏐的故乡临安县。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梁城,掠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仓皇南逃,于应天府登基称帝,尔后定都杭州,改杭州为“临安府”,据说有临时安家之意,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准确。
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过去的临安县,现在杭州下辖的临安市。
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山清水秀,自然风光迷人,有天目山、太湖源等众多的风景点,素有杭州后花园之称。自然风光处处有,且大同小异;人文景观则独一无二。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比较关注人文景点。临安著名的人文景观是钱王陵。
在临安长途汽车站下车后,经人指点北行不远,左拐约行走一华里便是钱王陵。钱王陵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陵园最南端立有巨大的石牌坊,上书“钱武肃王陵”。陵园内有钱王祠,州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钱王古墓,条石砌筑,封土为莹。墓前立有颜体楷书“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的墓碑。
墓冢右侧建有州池,州池就是根据当年吴越国的疆土地形建造的池塘,塘中除了精美的太湖石及碧绿的睡莲点缀外,还有大小十四片荷叶状石片设立其中,以此代表吴越国一军、十三州的领地。
钱鏐,字巨美,临安人。据说出生时奇丑无比,其父嫌弃欲把他扔掉,是他阿婆苦苦相留,才得以活命,缘此取名“婆留”。就是这样一个苦命的丑孩子,自幼就有大志向,刻苦习文尚武,练就一身文武艺。成年后投军,因他智勇过人,屡建奇功,将霸业逐渐做大。唐朝末年,国运势微,盗匪蜂起,天下大乱。公元895年身为镇海节度使的钱鏐平定两浙叛乱后建立吴越国,国土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
吴越国的首都建在杭州,钱鏐在位时曾经多次扩建杭州城,据说有一次扩建牙城时,有位谋士向钱王献策说,如果在旧基础上扩建,国祚只有百年,如果填西湖而新建王宫,你的基业可达千年。钱王回答说,哪有千年不变的君主!有国百年我就心满意足了。再说了,杭州百姓依靠湖水而生,无水则无民,无民哪有国?此后他组织民众大力疏浚西湖,并沿钱塘江北岸筑起了一道捍海石塘,彻底根治了杭州城潮浸之患。
钱鏐与他的后代诸王,始终与中原朝廷保持着君臣关系,年年纳贡。即使是在残唐五代朝廷如走马灯似的更迭时期也不例外。
钱鏐的孙子钱俶执政时期,中原格局发生了变化。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取皇位,定都开封,国号为宋。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对纳贡称臣的钱俶比较宽容,在他建立大宋后的二十多年间,后蜀、南唐等割据势力相继被消灭的情况下,吴越国始终以附属国的形式存在着。但钱俶心里明白,君王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种存在是一时的,绝对不会长久。
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政权,钱俶决定在雷锋山上建造一座千尺十三层的佛塔,以祈求佛祖保佑。不知什么原因,最终雷锋塔没有达到当初设计的高度,只建了五层就封顶了。或许是当年北方朝廷发生的重大变故影响了他,或许是他怀疑仅凭一座通天高的佛塔,真的能保佑他的三千里锦绣江山不被吞并?他明白南朝四百八十寺,并没有避免虔诚的梁武帝萧衍在侯景之乱中饿死在台城僧寺中。他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宋朝廷觊觎的是他的吴越疆土,他决意跪别祖先纳土归宋,以换取富庶的江浙鱼米之乡免遭涂炭。
一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从一开始就本着“保境安民”的初衷建立,到灭亡时还不忘避免战火,避免当地黎民百姓家园遭受兵戎铁蹄蹂躏,这种以民意为归,民利为先的伟大情怀,是很令人敬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