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丸 于 2023-1-21 21:24 编辑
散文何如,真的不好说,尤其眼下已进入一个“跨界”的时代,好比老干妈卫衣,故宫月饼盒,以及各大品牌的联名款等等;乃至贾跃亭的未来汽车,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你能说前者是骗子,能说后者是个锤子吗?或者像公老师那美声唱法,一首“故乡的云”,虽然五音俱全,可捏着嗓子,拿腔拿调,也忒矫情了吧。所以,矫情与否,应该作为一个“度”的问题。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这算总诀,并非九阳神功一样——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可这口“真气”还是要得。全在个人理解吧。就像公老师的话,你矫情了一堆文字,不是诗歌,不是小说,不是楹联,不是论说文,更不是应用文,OK,那就必须是散文。这个可以有。可你绝对不敢在高考作文中这么写。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对吧?
单说散文,当然是现代散文,形成共识的,大概四类:一是以议论为主的,一般称为杂文。二以叙事、描写、抒情为主的,即狭义上的散文。三是夹叙夹议,将描写、叙事、抒情、议论融合一体,漫谈式的文字,可谓随笔,抑或小品文。四乃通讯和报告文学,没研究过。只举一个例子,同样作为历史文章,却存在“历史散文”和“历史随笔”的分别。尽管两者的形貌相似,腔调上也有一定的共鸣,但处理起来却二水中分白鹭洲似的,三山半落青天外。具体而言,前者更客观,用冷静的笔法,侧重历史的真实和逻辑性地揭示;后者更主观,以史料为基石,一吐胸中的块垒,通俗点儿就是夹带私货。公老师比较擅长这个。我还相去甚远来着。
最后,本不该说,可我总归是个自封的编外评委,就一言以蔽之:既然参加游戏,还是要遵守人家的游戏规则,平时我们怎么玩儿都行。所以,我没参加,在这儿插科打诨多有趣呀!另外,原打算跟踪公老师的“脚印”,考虑到自己的缠斗能力绝非对手,不如单开一帖,立马尿遁得好——让花花姐姐来找您算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