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玲小芳 于 2023-1-11 21:59 编辑
隔墙有耳这篇文章,不论情节构思,还是文字布局,都可圈可点。以至于丸子兄弟问我这篇文章是否来自于黄河创作,这我无从知晓。论坛上我虽然博览群书,也难免挂一漏万,实在也难猜测可能出自何人之手。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粗陋看法,如有谬误,欢迎商榷,拍我一砖则实属荣幸、受宠若惊。
越没有破绽的文章越是破绽。
从情节看,一切合情合理,没有意外。似乎都是疫情惹的祸。疫情,没药,洗澡,喝酒。。。死亡。父子交流,父爱如山。
但你看写法,是第一人称吗?不是。“老大”是“他”,也就是说作者是“我”之外的第三人。因此最后那句“父亲死了”才解释的通。否则,谁会对逝者毫不避讳?可以写“父亲走了”,也可以写“父亲离开了”等。
显然是个“狠”人,结合文章开始的压抑的“雪”,文章最后的“刺骨寒冷”,应该可以推断作者是想批判什么,仿照鲁迅的冷峻。读罢文章,我的脑子里充满了“恨”,该恨谁?国家、药贩子、囤药商?前妻?还是自己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悔恨?
文章是一篇好文章,但获大奖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次获奖作品将刊登公众号,在全国开放的大背景下显然“批判”难以持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后疫情时代,我们怎么办。
以旁观者的视角下笔,便少了些亲情,多了些冷漠。虽然作者笔下刻画的汉子无意之中对父亲做了最好的临终关怀,酒肉伺候,洗澡擦身,推心置腹。但是父亲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小家,他的妻子和孩子。何为孝心?难道处理好小家庭让长者顺心不是吗?
如果说败笔,我认为这最后一句中的关键字就是。 注意最后这段:
父子俩都喝多了。老大迷迷糊糊隐约听到敲墙的声音,下意识睁开眼睛,天亮了,发现自己合衣睡在父亲脚边。看看时间,一点多了,父亲这个时候该醒了。老大顺手摸摸父亲的脚,刺骨冰凉,父亲死了。
从前后文推测,一点多应该是下午一点多。因为早晨的一点,天还没有亮,老人没醒也是正常。
老大迷迷糊糊听到敲墙的声音,睁开眼,天亮了。这句是关键,也是疑问所在。何时听到的敲墙声,老大迷迷糊糊,因为喝多了。那么他们爷俩究竟喝到几点?从喝酒谈话看,应该很晚。那么这么大岁数的老年人禁得住这么晚透支体力吗?就算没有新冠病毒,酒喝高了也会致命的。
因此,老大某种意义上,加速了父亲的离去。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前面的都是铺垫,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对自己的无能和不孝的悔恨和自责。
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