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2-9-2 08:21 编辑
1,不可说
谈起佛,常听人说"不可说,不可说",这三个字的口头禅是误会。释迦牟尼说法49年,佛经连篇累牍,一直都在说。
2,吃素
不仅仅佛教,中国道家也有类似的讲究。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也。
关键就在于"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所以治人者往往"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也就是说,吃素,少吃肉或者不吃肉,可以减少因资源短缺引发的争斗,暴乱,盗窃。
3,什么样子的人学佛
古代印度,宗教的阐释权掌握在婆罗门种族。这就导致两种情况:
①,有些富裕的人家会安排自己的孩子去拜师学习祭祀的仪式和知识。一边給老师家放牛种地,一边学习。以劳务抵学费。学成,老师写个介绍信,安排一份工作。
②,刹帝利族掌管世俗的政权,政权的合法性却由婆罗门说了算,刹帝利不服,于是争取自己宗派的宗教解释权。于是释迦牟尼王子创见佛法。
佛祖在世时,佛经里的信徒大都是刹帝利族的官员或者结交官员的富豪。
佛去世后,佛教成为僧侣学院。建个寺庙,招学徒,一边砍柴种地,一边念经。寺庙里能学很多知识的,这种情况直到今天的东南亚仍然如此,小和尚的日常课程安排的很紧凑,写字,文法,算术,等等,一本正经。
释迦牟尼传法,就相当于中国的孔子创立私人教育学院,教上学费,就能受教育。这种花钱学知识的做法,现在来说就是资本进入教育界。孔子之前的学校,那不是老百姓随便进的。交上学费給孔子,学习几年之后再混个小官,这是资本与权力在分肥。
释迦牟尼佛学院也是如此,虽然和尚不直接当官,但是可以当国师,当官府智囊……幕后影响权力。
总起来说,学佛,不是人人都能进学堂门的,要么有钱交学费,要么出身贵族。佛法说什么众生平等,那是说,在学费面前,众生平等,谁交钱,谁有资格信佛。一般老百姓家的孩子或者成人,谁能奢侈到天天打坐念经呢?家里的牛谁去放,地谁去种?
大规模的招生,结果呢就是毕业即失业。寺庙在全印度扩建,那么多人信佛,于是地荒了,和尚没有工作天天去乞讨……不可持续发展,然后佛教在印度就消失了。这个情况就像孔子学院的毕业生,到东汉时满大街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拉帮结派,互相吹捧,所以说三国时候朝廷里乱糟糟的,都是因为花钱买文凭当官而拉帮结派,十常侍,三国演义里说的十常侍,就是这些大学生。除了拉帮结派,再就是互相吹捧,东汉末年一直到南北朝,为什么名士成群结队啊?那就是资本大规模办学,学生毕业又当不上官,只好当名士。等到隋唐开始科举制,学校又成为官办学校时,名士基本上绝迹,就像佛教在印度消失。
4,佛经教材
最初的佛法讲义是释迦牟尼的讲课资料给弟子们结集发行,就是《阿含经》。佛教的《阿含经》就相当于孔子的《论语》。
论语之后又有 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等等,那就相当于佛教里的 马鸣,世亲 龙树 等等人物。
孟子荀子已经偏离了孔子,朱熹王阳明偏离得更远。虽然名义上还是孔教,其实呢心法和学法都变了。佛教也是这样,现在人念的佛经,绝大部分不是释迦牟尼的讲义,就像现在有不少人批评孔子或者尊崇,其实没有通读过论语,一说起论语,字都念不准。
看看六星就知道,谈佛的人不少,连佛家基本讲义里的字义都不懂,真不知道怎么还能谈得那么入迷入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