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满天辰星 于 2022-5-17 07:43 编辑
读《异人》第一章时,我问了逍帅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把张岩写成是通背拳传人,而不是其他的武学门派?逍帅说:通背拳属于传统武学打的时候背上发力,动作姿势看着比较奇怪貌似绵软但力度很大,在国内流派很多民间相对比较普及。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通背拳普及到了什么程度,仅知道在我生活的环境里算是一门了不起的功夫,没几个人会,恰好我外公精通这门功夫。
我有一段时间看电视剧里的武侠片,也想做大侠曾缠着外公教我打拳。他被我磨得没招了,就像我讲述了他练武的背景和历程。
外公说,他因家庭成分不好,高中时赶上文哥不得不辍学。那个时代,社会治安不好。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当地的年青人,甲地知青和乙地知青,邻村人与邻村人,或是本村人对本村人,经常发生打斗。为此谁的力气大,谁打架的本领高,谁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年青人把寻找会武功的人,拜师学艺看成当时的时尚。
外公也看准了学武是件不错的事儿,就买了一份大礼,慕名找到了下放户一位姓史的师父家里,求他收他为徒。开始,史老爷子说啥不收,架不住我外公软泡硬磨,向他讲了自己家的情况:祖上是个富裕家庭,土/改时因有贵人相助,全家人保全了性命。现在,父亲是盐场里的骨干住在厂子里,两个姐姐出嫁,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母亲一辈子要强,她看到批/斗/会那些人打人像打牲畜一样。虽然娘两个谨言慎行,也害怕哪一天被批/斗。母亲就包了两包砒霜,两个人分别一包带在身上,约定要是要是有一天被批/斗就服毒自尽也不能没了人格被打。说着,还掏出了那包药给师父看。师父跟着唏嘘不已,就收下了他。
第二天晚上,史师父带着外公见师兄弟们。原来,这史师父是个明白人,他到村子里第一个大徒弟收的就是村支书的儿子,这样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他也好有个照应。外公排行老七。这个小团伙里,其他人都是根红苗正,外公家庭成分不好和他们是师兄弟,等于在政治上有了层小保护伞。 但是,如果不能在师兄弟里出类拔萃,不能让师兄第们崇拜,这层关系也是很薄弱的,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外公想到着,就刻苦练功。别的师兄弟们,只是赶潮流,新鲜劲过了,也就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学几招,做做样子。真正坚持学到底的,就是外公和他大师兄(村支书的儿子)。
这位史师父是个杂家,旧社会闯过江湖,各门各派的武学都懂一些。他先教这些徒弟摔跤。外公天资聪颖,又肯吃苦,仅仅在三个月后他的功夫就开始展露锋芒。他的”二十四式快跤“在大化工地一千多名员工私下较量中,稳居第一。给他们村和这些师兄弟们长脸,他的师父也格外欢喜,就又教他们三十六式小擒拿。最后,偷偷地把他的正宗本领“通背拳”全数传给了外公。外公靠他的一身好功夫,抑强扶弱在当地远近驰名。
十年后,下放户们陆续回城,外公那时名声在外,就有不少下一辈人要拜他为师。他收了四个徒弟,都是初中生。外公的师父,每年回村子里一次,上山采草药,他有祖传秘方,熬制的一种药膏,治各种皮肤病。
80年的夏天,他回到村子里,住在外公家里,对外公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了,今年是年头了。并拿出了两本古籍的书送给了外公,一把紫砂茶壶给了大徒弟,要他们留个念想。外公让他看看那四个徒孙的身手如何了?他说不看了,打打闹闹的终究不是正途,还是让小孩们好好读书吧!
他回去不久,在睡梦中过世了。我外公也是聪明人,参悟出了他师父的话的意图。从师父的葬礼上回来,把四个徒弟叫来,跟他们讲国家逐渐走向正规,走向法治,打打闹闹没有前途,要他们好好读书才是正道。他的徒弟里,有一个叫田峰的,一个叫薛峰的,已经读完了初中要下学。外公就鼓励他们复读,给了他们俩复读学费。这俩个人是块练武的料,什么招数一点就通,他们俩个交手多次不分胜负,外公就让他们在读书上一比高低……现在,田峰是一个镇的党委书记,薛峰是市公安局的一位处长,另两个徒弟一个开了个小厂子,一个搞运输。平日里大家忙忙碌碌的,很少见面。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四个徒弟会给外公拜年,在他家里吃中午饭。他们爷五个单独一桌,聚在一起唠家常。我见了几次,一点也看不出他们都是曾经练过武有功夫人。通背拳的普及,在我生活的环境里也就这样风轻云淡了。
18年的秋季开学,我叔要把我堂弟送去武校学武,家里人一致反对。他想起了我外公是习武之人曾经是我们这里的“大侠”级人物,想得到他的支持,就打电话说听听他的意见。我外公告诉他,现在最好的武功就是赚大钱。只要你有钱,想请什么样的保镖请不到?还用自己动手跟人打架?学武,做为休闲强身健体没问题。做为出路,你功夫再好,也只能给别人“当狗”(服务)。怎么样能赚大钱呢?我叔问他。让孩子读书吧,做个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什么都有了。外公回答道。
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了外公为什么没有让我妈舅舅我表弟和我继承他的衣钵学习武功,和要让他的徒弟们收心读书的原因了。也把这些年来,怪他不肯教我武功的遗憾放下了—— 毕竟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需要的是法制而不是武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