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2-3-25 05:41 编辑
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三年来沈阳遭遇了多波疫情,但都很快控制住了,更关键的是疫情发生及波及地区离我有些远。除了出门时加强防护(带口罩、扫码、甚至测温),有段时间不能出队登山以外,好象和自己关系并不大。
这一波不太一样。首先,这次感染的是奥米克戎毒株,隐匿性更强,传染力更大,二是我住处附近的几大商超如聚果缘、花果山、盛达都有感染者的活动轨迹。三是距我家小区仅三五百米的沙河子小区已经全面封控,应该是检测出感染者了吧。
沈城从3月24日按下暂听键。公交、地铁暂停运营,各个居民小区都有社区工作人员、警察、志愿者管控起来。计划利用一周时间将所有人员进行三轮检测,也就是所谓的第四、五、六轮检测。其实之前已经进行了四轮检测,只是不知为什么第一轮没发检测帖。网上有漫画,一医务工作者正给一人做核心酸检测。那人张开嘴巴时,大夫惊呼:你沈阳的吧?嗓子眼都有茧子了。虽是调侃,但这三年做过多少次核酸检测,真的是说不清了。
其实,早在3月22日,就有关于沈阳静止一周全员做核酸检测的消息,而且和后来沈阳官方的消息基本一致。各个微信群都在传,可笑的是后来又有了一个辟谣帖云:腾迅编辑-易青:沈阳市***官方没有发布关于沈阳静止7天的消息,请大家不传谣不信谣,谢谢配合。
可3月23日一大早,小区大门已经有防疫人员到达,下午甚至封了两个小时。许进不许出。这种消费***公信力的把戏是真让人无语。
好吧,我的抗疫日记就从23日开始吧。
3月23日,星期二,晴。
应该说,多少有些准备。从心理上到物质上。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半个月内全国受感染人数破四万,仅吉林一省就有二万人之多,辽宁邻近吉林,不能幸免也是大概率的事。所以提前买了点肉、蛋、菜,不多。价格已经涨了,多买还怕坏,关键是我一直相信生活物质不会缺。户主也不主张多买太多。
早上步行去天喻天超市,买了一大块姜和两棵大葱就回来了。售货员问我要不要白菜、萝卜,还是没要。
回来时小区门卫已经身着防疫服的大白们进驻,只出示了下以前三次的核酸检测帖就让进来了。
上午在家看书,看电视,把以前的登山活动(去年12月的),简单写几个字发8264和马蜂窝。
这以后本来一日的登山活动都不写帖了,自己懒了是一回事儿,还有是怕重复。户外快十年了,许多线路都走了不止一次,写帖子也没什么新意。去年后来写了一些,也是因为疫情不能出队爬山。那就在回忆中一览众山小吧。我如是想。
这回也是如此。旅游包车停了,各户外群停止出队也有两周了。
23日发的是本溪徐家至长岭至金坑大峡谷穿越。想起那天山路上的泥泞来,笑了。
中午做的菜是猪肉皮炖黄豆芽,味道不错。肉皮是自己买肉绞馅时剃下来的,黄豆芽是自己生的。
午睡后出去散步时被拦,说是刚接到通知,小区许进不许出了。
那就回家吧。接着看电视,中央6套法国的一个电影,以前看过。胡乱看着玩吧,权当消磨时间。
两个小时后,业主群里有人说可以自由进出了。步行去天喻天超市买了四个圆葱。大白菜和萝卜已经卖断货了。
晚饭后再去散步。本来一圈两公里多的路程,结果走了三公里多。原因是北运河对面的步道头被堵上了,我等于是走到头又返回了。
北运河长江街桥也被堵上了。气氛有些凝重。
晚上看电视剧。北京台的《鼓楼外》说是大长脸于震自导自演,真的是渗不忍睹。记得以前冯小刚说过,影视作品永远别拿观众当傻子,这是大忌。而这部《鼓楼外》恰恰犯的就是这毛病。说故事你也得差不多吧?总不能为了自圆其说硬编吧?本来想上豆瓣网吐槽一二,找到个《鼓楼外》讨论小组,却还要写什么百字内的进群理由?怎么哪都象官场呢?还是算了吧。
上海东方台《心居》还算可以吧,国民媳妇海清的演技可圈可点。《啊!摇篮》中的丑子冈演得真是入木三分。《心居》就是有些惨。可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所以,可看。
电视剧后又看了一会央视十套《探索发现》,这个时段考古类节目多一些。昨晚播的是徐州楚王陵的考古发掘故事。
从小就喜欢考古,当年在图书馆做义务馆员时,经常看的一本杂志就叫《考古》。那时我多大,应该也就是刚上初中吧。爱好常常是在少年时不经意间种在心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