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希
中国到底有多少传统节日,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其中也包括我。
如果在十年前,我本人对“节”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今天内心中却希望写一写“过节”。
我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使自己对“节”的概念其实极为模糊。
由于父母亲都是军人,从小似乎印象最深的节日就是春节与“八一”建军节。春节小孩子有新衣服穿,放鞭炮,有好吃的;而建军节部队里则会举行会餐。
父亲十几岁就跟随爷爷离家讨生活,后来参加了革命。
年轻时一直在一线战斗部队,做事雷厉风行,脾气也很大。四十几岁时就发现心脏有问题,但因与母亲分居两地,缺乏了家庭的照顾,而他自己也不是十分在意,六十二岁因心脏猝死而离世。
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很重视每年的春节,年三十前一直忙碌着,因为两个出嫁的姐姐会回来过节。大姐夫是一位河南籍军人,每年三十晚上与大姐、外甥女一起到我家过年。于是,母亲因为劳累,每年春节后都会住院一段时间。
后来,每年春节的年饭就预订在餐馆,虽然母亲不再劳累,但似乎缺失了过节的气氛。
2009年,母亲病重,此后两年的春节,母亲是在病榻上渡过。虽然母亲卧床不起,但看得出除夕之夜,母亲依然很开心。2012年年底,母亲去世。2013年的春节是如何渡过的,我忘了。
明年,是母亲去世十周年。
我刚上初一半个学期,就离开母亲随父亲到部队生活。那时要住校,学生食堂的伙食惨不忍睹,没有油水的青菜上飘着几片白花花的肉片。每个星期回到部队,都要准备一瓶酱油,放点剁碎的腌辣椒,带到学校拌着菜吃。铝制的饭盒,盖上盖子用自来水晃两下就干净了。
当时,很羡慕那些母亲随军的小伙伴们,回到家有热饭吃。而我只能吃食堂。好在部队食堂从来不会“打烊”。
虽然,独立生活艰苦点,但随军生活也乐趣多多。比如,可以近距离观看部队连队的训练,与战士搞好关系后摸摸枪,甚至靠着父亲的关系可以参加打靶;有时与小伙伴抓鱼、偷摘各种水果。。。
当时部队附属三个生产连队,除了平时极少的训练,大部分时间要自给自足,种点蔬菜,养养猪。其中三连离父亲单位很近,于是我认识了很多三连的官兵,包括三连的胡连长。
胡连长是河南人,身高1.84米,爱打篮球。作为基层连队的带头人,他的表现与口碑很不错。至少从大院里的叔叔言辞中,听到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按我军70年代的编制,一个标准连队满编是有一百二十人左右,每年“八一”建军节会餐,除了炊事班要准备伙食外,每桌十个人,共十桌,胡连长每一桌都干一杯。部队的官兵都知道胡连长能喝,且名声在外。但据我仔细观察,每次干完酒,他的衬衣腋下都是湿的,后来知道叫“漏酒”。喝进胃里的酒,多半随着出汗挥发掉了。
后来,学校搬到校务部附近,距离父亲单位及三连有七八华里远,于是极少再见到三连的官兵了。
一天中午放学后,我回家属院食堂吃饭,远远看见胡连长一个人从校务部出来,他看见我打个招呼。当时应该已经中午十二点左右了,我知道步行赶回连队吃中饭会很晚了,于是我对他说:连长,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吧。
他的表情似乎有些异样,脸红红的。他说是要赶回连队。那时因年龄小,尚不谙世事,没有从胡连长异样的表情中看出什么端倪。
傍晚时大院里就传出胡连长卧轨自杀的消息。
晚上,父亲回到家,我忙不迭询问胡连长的事情。据说,已经结婚的胡连长犯了严重的作风问题。上午,部队领导找他谈话后,他一时想不开,在距部队不远的一条铁路上卧轨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