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尤美 于 2021-10-28 06:57 编辑
中美两国,从社会制度到价值观念、从生活方式到行为准则都有巨大不同,而在两个国家又都有很多人以本国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结论往往谬之千里。“中国崩溃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美国财经专家们按美式思维看中国房地产数据,觉得中国早该崩溃了,然而十几年过去了,都快二十年了,中国并没有崩溃。
平时在生活中与美国人谈及中国的事情,也是这句话:莫以美式思维读中国。
中国也同样,举个小例子,段教授在纽约川普大厦跟川普裤衩裤衩合了一堆影,段教授显然有点受宠若惊,起码觉得这是件很可以嘚瑟的事情,出王炸似地讲给给海盗听:“服不?中国没有这种事吧”,“我说美国的好,连海盗都不能有效反驳”。这就是典型的以中国思维看美国,与川普合影基本上就属于一件屁事儿,拒绝与川普合影、握手的人多了去了,段教授与其跟川普合影,还不如朝他扔俩臭鸡蛋,川普也没招,顶多罚教授几刀物业清理费。徐公孰蛋洗特朗普,照片打印放大挂墙上,能让海盗嫉妒一辈子,那才叫一个拉风!
逍逍同学推测尤美举例的房子距离市中心二三十公里,这点说对了。但是,“大概类似与中牟与郑州、廊坊与北京的关系”,这从地理位置上说是对的,但从房价关系上作类比则未必。中国城市房价分布通常是发散状,市中心最贵,越往外越便宜,而美国则通常为环状,市中心的房子未必好,很多地方甚至破烂,之前提到的那些1美元拍卖的无主废弃房基本上都是在市中心。
杨逍逍同学自问自答了三个问题,同时让尤美也来回答,以下是答案的尤美版:
问题一: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中国房价过高,但中国居民房屋自有率却远高于美国。中国城镇房屋自有率达到89%,美国约65%。为什么?
答案太简单,克林顿时期美国人房屋自有率在80%以上,如今跌至65%,看看这20年来发生了什么就知道了。华尔街为了追逐更丰厚的资本利润,鼓吹忽悠“全球化”,不惜将美国制造业不断外移,美国工厂一个接一个关闭,工人一批又一批失业,中产阶级一年比一年萎缩,买得起、供得起房子的家庭从80%多降到65%。川普曾经说过,这不能怨中国,中国只是抓住了这20年的历史机遇,罪魁祸首是贪婪的华尔街,他们出卖了美国,投资金主赚得盆满钵满,却无情地摧毁了无数人的美国梦。
顺便说一下,65%应该是美国全国房屋自有率,89%是中国城镇房屋自有率,而且很可能仅指城镇户口房屋自有率(不计流动人口),这样的比较范围非常不一致;此外i,中美两国对住房的标准未必一致,美国对住房的空调、卫浴、地基、防水、防虫等方面有最低规范,不合规范的房子不能算住房。
问题二:中国人民认为中国房价过高,美国人民是否认为美国房价过高?
这得看谁,拥有房产的人希望房屋增值,以此抵消通胀的压力;而打算购置或升级房产的人则不希望看到房价过高。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个道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样的,只是看喜欢的人多还是犯愁的人多而已。所以杨逍逍同学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成立。如果大部分中国人仍在打算购置或升级房产,那么中国的主流民意必然是抱怨房价过高,反过来也说明中国人整体住房水平仍然偏低,大部分人仍在或等着买房、或者不满意现居条件希望升级。
与之相对,婴儿潮一代是美国拥房者中的主力,他们是房价高涨的受益者,已经退休的他们,子女已经独立,不再需要大房子,年纪大了也没太多精力打理,很多人主动降级(downsizing),卖掉大房换小房,趁着房价高涨套出大笔现金,享受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问题三:中国住宅和美国住宅短期投资回报率为什么相差较大?(美国住宅木材为主,折旧率较高,且中国城市化进程尚有较大发展空间,长远升值及投资价值低于中国住宅。)
这是个小学生算术题,回报率等于利润除以投资,即使分子一样大,你分母大,除出来的结果自然低。
同样三个问题,杨逍逍的解答与尤美的解答不一样,差别在两种解答的观察立足点不同,答案不一致也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