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一部老……也不算很老的电影《芳香之旅》。之所以会去看,是因为知道这部电影有范伟先生主演。去年十月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除了范先生的表演,别的不想说啥。然后又在莫零的推荐下看了范先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原著是老舍先生),然后又看了范先生参演的《一秒钟》。有了这些基础,我想说:我非常愿意、非常喜欢、非常沉醉看范伟先生的表演,他不愧是影帝。
好的电影和好的小说一样,是会兼顾观众眼睛和心灵的双重审美的,《芳香之旅》就是如此。这是一部2006年的电影,它所叙述的故事虽然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讲到了九十年代,但情节其实比较简单——你如果想知道,可以自己去百度,我这里想先说下它的画面之美。很久以前的六十年代,贫穷,落后,崇拜领袖,这些标签都可以贴得上。老崔开的向阳号班车开在一片金黄摇曳的油菜花丛中,又驶进漫天梨花似雪飘的梨花村,再配上年轻的春芬(张静初饰)那质朴而纯真的笑脸——这真的是一种展示者非常节制却让观赏者很轻易就沉沦的美轮美奂。除了这种展示者很节制,却让观赏者很沉沦或者说很惊心动魄的画面美,那种内核美在电影中也随处可拾,比如老崔和春芬拍结婚照时那先是拘谨继而努力一笑的定格——也许我不配,但我早已将你像花儿一样藏在心内;又比如雨夜中春芬和刘奋斗那一场激情戏——如注如流的雨水,小小的一粒红纽扣,将情欲展示得如此热烈而又诗意,而后就戛然而止跌入悬崖,像花儿在悄然开放那一瞬,突然被狂风折枝。
春芬的爱情之花尚未盛开就已零落,昔日被毛主席握手接见的劳模老崔也成了植物人,一切就像那曾经载着美好奔向前方的向阳号班车,经过时光的百转千回之旅,而今已废。《芳香之旅》整个的剧情其实是悲剧,但它含悲不发。人生总是有许多无法言说的缺憾,在无声里挣扎哭泣,在昏暗里惆怅唏嘘,向阳号的废车之旅也许早已停止,但这并不圆满的人生之旅却还要继续。密密麻麻的日记里,记载了让人伤心也终让人释怀的秘密——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相信你,我打算要开车送你去见你所爱的人,但我却在半路翻了车,当植物人的眼泪落下时,也就是与你今生话别。所谓悲情,就是含悲而有情。无论是对于社会时代还是个人命运,电影既没有控诉,也没有指责。继唯美的画面后,电影《芳香之旅》留下了情绪的伤感和人性的芳香。
另外还想再说下电影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表演。范伟先生不消多说,光看他新婚之夜缓缓脱下那件白色假领和变成植物人多年后清醒过来缓缓流出眼泪这两处,就让人惊叹唏嘘不已。饰演春芬的张静初老师(我还看过她演的《孔雀》),演技也十分在线,无论是年轻时的活泼纯真还是嫁给老崔后的郁郁寡欢,还是老崔变成植物人之后她亦人到中年的坚强和善良,举手投足,一啼一笑,分寸都拿捏得非常好,让人感动。
走出电影《芳香之旅》,其实我也是坐在另一辆向阳号上行驶在芳香之旅中的一员。每当有新电影出来时,我都会比较积极地到电影院去观赏。但另一种莫名的自觉,也会令我在看新电影的同时,还经常会去看或者重温一些老电影。如果把新电影和老电影作为两个范畴进行对比,我个人觉得老电影的质量要高很多——老电影更能兼具影像美与文学美。而新电影因为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电影本应该拍得更好——但很遗憾,我觉得除了特效或搞笑或煽情之外,能达到更高欣赏水准的……不是没有,但起码还可以更多。忘记观众和票房,恐怕也像要求写作者忘记读者和稿费一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但是我总觉得,好的电影也罢,好的文学作品也罢,导演,演员,还有作者,他们是艺术的创造者。他们应该有这个意识和觉醒,应该是他们引领文化导向,让更多的人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到更高的层面欣赏电影和文学,而不是为了票房、流量、稿费、人气去俯就观众和读者。
当然,我这也有一点痴人说梦,但这就是我的真心话。也许经过漫长的旅程之后,也会有人嗅到这芳香。如果没有,也无妨。
啼妃2021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