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1-9-22 11:28 编辑
1.中秋节
中秋节是父亲的生日,父亲1923年农历八月十五生人,姐妹聚会的时候商议,要不要在2023年农历八月十五的纪念一下父亲诞辰100周年。父亲如果健在,给他举办诞辰100周年大典多好!可惜,父亲于2003年农历六月初四病世,享年80周岁,每次回想起来内心隐隐作痛,当时忽视了对父亲治疗,传统观念认为人老了是自然规律,现在悔之莫及。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此。
父亲不爱吃面条,不扛饿,就爱吃粘豆包、小米饭,爱吃鱼、爱吃鸡头、鸡爪、蒸茄子。煮的大碴粥他不爱吃,嫌吃起来太热耽误时间,需要用凉水透一下再吃,那样能吃的多吃的饱。
中秋节的月饼是母亲提前买回来用纸包着藏在挂在房梁上的小筐里,到了过节这天,拿出来一人分半块,咬一口掉渣的那种,香甜酥软,舍不得大口吃,姐妹们比着看谁吃的慢。
父亲不吃月饼,也不吃鸡蛋,过节这天晚上吃一顿饺子,一般都是芹菜馅的,秋天大地的芹菜味道足,连院子里都飘着香味。
2.扒炕
东北农村的土炕使用土坯垒起来的,每年入冬之前都要把炕面扒开,清理一下里面的烟道、积灰,然后把炕面铺上,用黄泥抹平,再等到炕面干透,一般需要3-5天,这几天等于是儿童的节日,因为跟平常不一样。
扒炕的前一天,父亲接回来生产队打墙用的大栅板,在室内地面上支起了地铺,作为我们临时的床铺,模板上铺上麦秸,然后再铺上被褥,好了这就是我们超级好玩的游乐园了,在上面打滚嬉闹不用怕大人管教,因为大人都在忙。
土坯是春天脱好的、干透的。黄泥是现和的,一大早上村里帮忙的人就来了,在院子里堆了一大堆黄土,中间扒一个大坑,年轻的小伙子担水倒在大坑里,父亲拿着泥叉子亲自和泥。和泥适合技术活,黄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麦秸增加泥的粘度,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
另一伙人把炕面扒开,能看见里面一行一行的炕洞(烟洞),看电影《地道战》的时候,炕洞里面能藏人是真的能藏的下,炕洞连着烟囱,为了散热慢,烟囱都很细,不能够爬出一个人,但是通风还是没有问题,藏在里面的人能不能活、能活多长时间,我一直再琢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答案。
抹炕面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抹的很平很平,最后铺上炕席之后人要睡在上面,谁家的炕面抹不平的话,会让左邻右舍的笑话。父亲是地道的农民,这些活不再话下,从来都是亲自操刀上阵。和好的泥由人工用泥叉子递到已铺好土坯的炕面上,父亲接过来,用泥抹子仔细的抹开、抹匀、抹平,全家人睡在上面舒服不舒服,全在他细心的一抹。
3. 捕青蛙
秋天的青蛙也肥了,我们小时候捕青蛙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吃,吃青蛙的两条后腿。
捕青蛙不容易,不去水里也不去水边,而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甸子上,青蛙能不能看见人我不知道,我们能看见它,一蹦一蹦的蹦的很快,钻进草棵里就找不到了。但是如果再没有草棵的光秃秃的地方遇上人,它就逃不掉了,蹦来蹦去的还是能被捕到。我就是跟着别人去玩的,基本追不上青蛙,一下午能补到一个就不错了。
捕到了青蛙之后,按再地上,用一根细棍子横在青蛙的腰间,扯起两条后腿使劲一拽,腿和身子就分离了,拿走了腿儿身子留在原地,死没死不知道。现在看有些烧烤摊上有烤青蛙腿的,应该是用更先进的设备分离的,要是一个一个这么勒,可真够残忍的。
青蛙腿烧熟了非常好吃,就是肉太少了,跑了一下午吃那么一口,有点不值,只是这个过程记忆太深了。
(先这些吧,童年的记忆写三天也写不完,有时间来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