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路朝天啊 于 2021-5-12 00:15 编辑
谈波和他的小说
一.
谈波1964年出生于山东,8岁以前一直在山东,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父亲是军人,在北京中南海工作,是周恩来警卫营的一员,1972年转岗到大连某部队工作,同时将全家人一起带到大连生活,这是谈波第一次和父母弟妹住在一起。谈波母亲是独女,谈波是长外孙,因此姥姥姥爷极其宠爱,度过了天堂般的童年生活。这段时间的生活养成了他敏感善良的性格,形成了他生命中“温柔的部分”。父亲军人作派,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孩子,这让内心敏感细腻的谈波身心遭受极大的打击,他的生活从天堂掉到地狱。谈波和父亲的关系极为隔阂,从小到大,说过的话不超过一部中篇小说。这种关系在谈波的小说《怀念我的爸爸》中,有所体现,该小说网上有,未收录到短篇小说集中。谈波的文学创作,跟他的成长经历有极大的关系,文学成为他释放心灵压抑的出口,重回天堂的阶梯。据我了解,很多优秀作家都是从小跟外婆长大的。有一个慈爱的外婆和一个暴虐的父亲,基本上就是成为一个好作家的必要条件。
谈波早熟早慧,小学开始,就认识到成人世界的虚伪和丑恶,对于学校和当局的宣传,从来都是反着理解。对于成人世界的反抗和纯真心灵的珍惜是他创作最主要的主题,也是他区分好作家的标准。文学对于谈波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一种必需品。一个早慧敏感的孩子,在一个简单粗暴的家庭里,得不到丝毫的心灵理解和宽慰,文学对于谈波似乎有点避难所的意味。
谈波从小学开始就自发的从事文学创作,最早是写古体诗。18岁高中毕业后,就在大连石化公司上班(以前叫大连石油七厂,国营单位,效益不错),至今已30多年。
2000年左右,网络的兴起,对于谈波挺重要。在此之前,他一直一个人身处大连这个文学蛮荒之地,默默地阅读,默默地写作,写的作品也发不了,他跟大连体制内的一些作家文学观不同,几乎一个可以交流的文学同道都没有,可想而知有多孤独。网络使他有了交流的平台,他压抑多年的情绪得以释放,他最早在诗江湖论坛玩过一段时间,后来在橡皮也玩过,在那里贴了早期的小说《三缺一》和《怀念我的爸爸》,并有了喜欢他的读者。
后来韩东组建了他们文学网,他跟随而来。在他们文学网的这段时间,对他意义重大。他开始严肃认真的写发自内心的小说,并得到韩东等人的欣赏和肯定,这极大地鼓励了默默写了十多年的谈波。他短篇小说集里的主要作品大都是在这段期间写的。长年优秀作品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厚积薄发,一出手就非比寻常,远超一些成名多年的作家。而韩东朱文等人发起的断裂行动,也让他更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态度和立场。
在这里他认识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的四个人。韩东,李苇,金海曙和曹寇。
后来虽然他们文学网停办了,但他和这几个人的基于文学的友谊,却保持了下来,他的创作也日渐成熟,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二.
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的生活,将影响人的一辈子。谈波对此深以为然,他称自己是从天堂掉下的孩子,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重返天堂,文学是他搭建的梯子。这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决定了他的写作态度和作品风格。
谈波的小说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少有纯虚构作品。他所在的石化公司,仿佛朱文笔下的大厂,俨然一个小的社会,各色人物在其中生活。谈波既生活其中,又游离于外,周围人的悲欢离合命运变迁,谈波看在眼里,感在心头。那些萦绕于他脑海中,纠缠于心灵中的王欣荣们,最终被他写了出来,成为经典,仿佛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纵然他心怀悲悯,对于笔下的人物,给予无限同情,但诚实的写作态度,使他依然拒绝用曲笔为笔下的人物,赋予光明的结局,因为在非人间,这种卑微人物的结局,只能是毁灭。有些不了解他的读者会觉得他太刻薄,心太狠,其实恰恰相反,他无限慈悲,只是诚实,只是无能为力。
谈波内心敏感,洞察力惊人,洞悉世事与人性,仿佛一个千年修行的狐狸精,一个照面就能把你看透,包括你的过去未来和前世今生。这份天赋,被他用在小说创作中。他的小说为什么会那么精炼,因为他已经把人物的神抓住了。一个细节,就揭示了人物性格,一个名字就暗示了家庭背景。一首歌名就交待了时代背景。一篇小说浓缩了就是一首诗,展开了就是一部电影。谈波的小说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谈波的小说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1 、人物志
用生动简练的笔法,刻画身边各色人物,在这些小说中,他通常将自己的情感深深隐藏,采用一种相对客观的手法,进行刻画描述。但如果你足够敏锐的话,依然可以从他貌似客观的笔触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他偏爱刻画不正常的人,那些不被世俗所容、无法适应社会的人物,在他笔下粉墨登场,通过他们,揭示出人性的挣扎与世界的荒谬。
2.身边事
用生动幽默地笔法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适当予以改编提炼,就成为一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3.随手拍
仿佛一个抓拍爱好者,满大街溜达,看见有意思的就拍下来。
这类故事通常篇幅较短,但画面感极强,故事性也极强。同时作者的视角与态度也让你真切地感受到。
4. 趣事轶闻
道听途说的各种趣事轶闻,电视报纸的新闻事件,经他妙笔一写,就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三.
谈波常居大连,远离文坛,一个人像地下工作者一般,从事着阅读写作,仿佛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闭关修炼。谈波写的这样好,语言如此精炼,一部分源于天赋,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对小说语言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很多被年轻一代写作者打入冷宫或者闻所未闻的老一代作家(比如浩然,陆文夫,方之等人),他都深入的读过,并能越过意识形态的屏障,发现他们语言的优点,加以学习 。
对于西方现当代的一些优秀小说家,比如菲茨杰拉德,塞林格,巴别尔等人,他更如老朋友一般熟悉,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尤其是叙事技巧方面。
在我看来,谈波是中国少有的能将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和人的关怀,以及文体家高超的叙事技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值得我们追踪阅读和深切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