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山泉的地方是一个溪口,旁边是一泊小湖,满湖翠绿倒影,感觉如画。不知何时沿溪筑一山径,山径窄斜,水气氤氲,枝柯蔽天,常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诗意。只是,这是南方,就算冬季,是有点风凉水冻青山瘦,未见萧刹,只比平常清冷些。
论风景,溪是小溪,山是小山,无非是平常山岭,普通山溪,谈不上如何秀丽优美。我甚至怀疑,修筑山径是方便到山顶架设电线,只是山径既成,就索性做成“景观”。你看溪口和湖泊间那块小小平地,有成排高大棕榈。棕榈树有叶无枝,整齐又美观,像挺拔仗仪,很多地方都喜欢种植,美化观瞻。我们这里没野生棕榈。树下还有做成树桩样,呈梅花形,矮矮的,供人闲坐的石台石礅,就是不见厕所。
论位置,这确实是个好方。有山、有水、有溪,既在山中,又在湖边,更在溪口,别说对都市人,就算家住农村,一样心旷神怡。如今能远离人烟,便觉格外清幽,更难得还有一泊山湖,在山泉水清,在山湖水绿。倘若山再巍峨一些,湖再大一些,便是天池了。小家碧玉也能迷人。泓泓一潭,清静淡寂,天光云影共山青,如画似绣。湖面一平如镜不奇怪,奇怪是无数波纹细细荡漾,竟是越发让人觉得静谧,看久了,仿佛呼吸和心跳也可以停顿。许多人,就是为了到棕榈树下,静静看湖,看足一个下午,然后悠悠归去。湖美,在水,在静,也在四周山影,还在大自然清新气息。
哪来这么多的泉水,真是山不在高。走入山谷,也就是走进小溪,植物特别丰茂,由其是藤本植物,随风漫游,顺水而下。小溪两旁,山径两旁,小溪上面,山径上面,晃来荡去,交叠成绿色隧道。清清溪水,在磊磊石间,淙淙咚咚,触石而响,抵岸而鸣。由其当落差较大时,飞珠溅雪,浪花浅浅,喧嚣得特别欢快,特别清脆,特别响亮。而在几处开宽平坦处,水流潺缓,沙底无泥,游鱼无凭,水色空明。此情此境,静如清潭,为之着迷,为之心动,也最为难言,仿佛天地全消融于那片空明,沉淀在那片澄清,无已无世。
主溪汩汩,众涧潺潺,里余却不下五六处,虽水细如线,甚至只见湿痕,却见山泉之丰沛,难怪流成溪蓄成湖,也难怪植被丰茂。深处有两溪合流,有石礅以渡。至此,山径转折,沿细溪直上。中途有一溜坡崖,花树相隔,小径通幽;上是滩,下是瀑,人在岩上,恰在正中,仰观水珠滚下,俯看珠帘跌落。崖上寸草不生,干作暗红湿呈浅黑,四围青山如波涛。我最喜欢这里,抱膝而坐,看白云飞渡,听松涛万壑。水在石上流,也像在心上淌。好几次,我想带一壶茶来,或是一壶酒,轻尝浅酌,品的却是青山绿水。
深入山中,人迹越小,山更清幽,十分寂静。一个小山脊上,有我最喜欢的梅林。梅树沿坡遍植,疏落有致,颇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意境。其实不是梅树,我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只知是灌木,细如茶杯,却铁杆虬枝,又清奇秀逸,足以入画。第一次见到,我就把它当作梅林,虽无片花,叶亦稀少,可姿态优美,赏心悦目。恰好那天是黄昏,红日西坠,霞光返照,淡红枝柯隐隐有流光,越发珊珊可爱。
没想到,有更懂欣赏者。再去,径旁搭起了竹棚,仅可遮雨,自制两架“竹床”,也极粗陋。小泥火炉坐着水壶,矮桌上摆着茶具。人不在,炉无烟。是谁这么有雅兴呢?扫叶烹茶,闲卧清风,悠对空林,真是羲皇上人。徘徊再三,默念诗仙《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竟是惆怅不已。往回走时,直想:谁是归人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不是。
(前几天再去,发现从湖到溪口,围筑了铁网,设有小门,铁锁高挂。旁有告示: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小湖旁确有水厂。每天到此行山者,估计有二三百。) 201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