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5年春三月,汴梁大相国寺,正是庙会开寺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来自汴梁和天下的商贩就来到这里,在中庭两庑之间自由贸易,这是一个巨大的广场,能容纳万人。也因此,大相国寺也是整个汴州和河南的贸易金融中心。
一个穿宽大黄衣的潦倒书生,卖完了他的蚕种,信步走到后殿,对着四壁的佛画观摩赏析,不时发出低低的赞叹讶异之声。
知客僧上前,试图把他劝走,寻常商旅不能进入后殿,一个老僧却拦住知客僧,上前来和黄衣书生搭话:檀越是哪里人士,也懂得这些画作么?
黄衣书生说:我是河朔魏州人士,名萧羽,自幼就喜书画,如今家道中落,不得不做些贩卖蚕种的勾当。这些年奔走天下,每到一处,都寻找这些先贤遗迹墨宝,观摩学习。
老僧说:贫道辩才,也喜好书画之道,郎君看得出这些壁画是谁的手笔么?
萧羽说:这护国除实患变相、车道天王像,大约是石抱玉的手笔,这幅三承因果入道位次图,应该是智俨大师的手笔,至于这罗汉殿牌匾,绝对是书画大家李邕的真迹。
辩才眼睛发亮,说道:果然是行家,本寺镇寺之宝还有一幅文殊维摩图,是画圣吴道子珍品,可是10几年前毁于失火,不然檀越会不虚此行。
萧羽哎呀一声,跌足叫道:这可如何是好!神情无比惋惜。
辩才说道:不过我寺还有一幅珍品,想必能入檀越法眼。萧羽喜道:幸遇禅师,还请大师赐教。
辩才领着萧羽来到偏殿,七宝台后有一幅天王降魔画像,千奇百怪,夺人心魄,萧羽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抓耳挠腮,喜不自胜。
辩才笑着问道:檀越可知此画来历?萧羽说:我在长安慈恩寺塔前厅,曾经见到一幅奇作,厅堂之上到处都是交错镂空的凸画,西面是千手千眼菩萨,精妙之极。但皆是外国气象,无中华礼乐威仪。
那些画作,就是西域吐火罗尉迟乙僧所作,这幅降魔图,手法风格与慈恩寺画作一般无二,如果我所料不错,这也是尉迟乙僧遗迹。
辩才老和尚哈哈大笑,说道:檀越眼力如神,必是方家,与贫僧甚为相得,想不到耄耋之年,竟然遇到一位知己。萧羽惶恐的说道:小子后学后进,不敢望大师项背。
辩才说:都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你我之谓也,若萧郎不嫌弃,请到禅房一叙。萧羽流落江湖,偶然遇到这么一个精通书画的老僧,也自欢喜,欣然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