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不拾猫 于 2021-1-12 11:45 编辑
在天津卫或者老北京,有一种糕点叫驴打滚,卷子的模样,齐整的一坨,外皮粘着一身酥屑,软软糯糯,柔嫩香甜。虽然如此,但还是不太适我的口,因为我嘴型刁钻,思维偏见,天生不爱吃粘牙的东西,总觉得吃进去会牵肠挂肚,堵塞气道,让自己气场不足。但我初来天津时,却很对它这个四脚朝天的名字做了一番考究。
从齐鲁乡野中来,我不但见过驴打滚,也见过马和骡子打滚,那场面很是尘土飞扬,印象深刻。驴马行千里路,耕百亩田,赚一身臭汗,晚风一吹,会遭遇透心之凉,这凉虽爽,但不祛粘,不祛湿,时间久了,不但会生菌生虫,还会生病。解决之道,就是找一块沙燥土干之处,啪嗒躺下去,呼啦啦打几个滚,洗澡一般,用沙土把汗埋全了,再按摩一般,来回碾几遭,舒服透了,才站起来,昂着头,猛地抖擞一下,尘飞土落,仙烟之中便重新焕发了一匹俊畜。
驴子与马打滚的区别在于,马打完滚后会撒欢,尥蹶子,满场蹦跶几圈;而驴则冲天长啸,高歌一曲“震虎吟”,其声长,其气足,起伏婉转,响彻十里八村。故此,古人有扯淡云:驴之嗷嗷,颤颤其村,说的就是这种喜庆的景象。
糕点取名驴打滚,是因为这种食物虽不耕田拉磨,但体粘如汗,可以在黄豆面里学驴子一样,滚上一滚,沾点黄屑,让自己看上去萌萌哒,多点卖相。另外,此地俚语夸某种食品可口,会说“好吃的嗷嗷叫”,所以“驴打滚”的另一层意思是,你吃了之后,会跟驴子打完滚一样,想唱一段京腔,嗷嗷待人削。
当然,这些情况因人而定,如果你吃后不想唱歌,而想蹦迪,跳广场舞,尥蹶子,那这种糕点就可以叫做“马打滚”。同理,如果吃后想撒娇,那就是“猫打滚”;吃后想撒泼,那就是“婆子打滚”;吃后想两个人打滚,那...就是...玮哥肾糕。
总之,驴自黔地吓走了虎大王后,一路北行,去了东阿,没了皮,去了河间,没了肉,来到京津,打个滚,高歌一曲,终于消散在人们的唇齿之间了。
呜呼,驴为歌滚,人为食狂,可口人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