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0-11-23 21:25 编辑
买书记
下午重新把电脑更换了一个SSD硬盘,取代了原来的那个240G的,直接翻番到了512G,这个容量,以目前的状态,足够用一阵子的。这一下午就忙活把各种软件装上,装了图形制作的,装了微软办公的,还装了微信,QQ之类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各种用得着的软件。
软件装完了,就是各种自己常去的网站的恢复,折腾了好一阵子,总算基本都归位了。
SSD硬盘,就是运行速度快,尤其是系统启动,我目前开机进系统八秒左右,把常用软件带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十秒,这个比机械硬盘给力的多。正忙着,微信一朋友问我在干啥,我说整理系统。随口问他:你忙什么呢?
他说他刚放下书,想找个人聊几句。我说:你这是随机选的我么?他说:不是,知道你喜欢读书,想问问你,你这一年看了多少书。
我说:你这是专门朝我软肋下刀子啊,明明知道我现在就是一个不看书不看报的人。
他不说话,给我发来了一个书单,不算多,十几本,我问他:你这是要给我开书单吗?
他说:这是我这一年看过的。
我瞅着这份书单,顿时心里涌起羡慕嫉妒恨。这个书单里,有一半算是我过去看过的,剩下的都没看过。
我也暗自问了自己:这一年看了什么书?
案头有的,算是重读了《容斋笔记》的一卷,《围城》《昆虫记》还看了看《聊斋》这算是老书重读,新书我这一年,看的最多的是国家地理系列的八册的《图说天下》就是介绍世界风景名胜的。去不了,只能在家咽着口水看看了。还有我的一个兄长所写的大作《教堂街往事》,另外就是基本摄影方面的书了,也看了看PS方面的一些教学书。心里清楚,这可不敢亮书单,充其量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证明自己多少也算看过。和过去不同的是,在这一年里,我没看过任何的报刊,唯一喜欢的杂志《新周刊》自打有了电子版的,我就没买过。
自己总结一下,真不是个读书人。
现在手里不离的就是手机,或者是PD之类的电子产品了。简单的说,多数信息的摄入,就靠着这个了。肤浅的网络信息,真真假假,所以,摄入的到底是精华还是垃圾真就很难说。
其实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如果有时间,手里捧着一本书,静静的去看感觉还是好的,但是,现在心太浮躁了,太过于在意碎片化的信息摄入,以至于没有多少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去认真的读一本书。
我前天下单买了一套书,这套书我其实是很早就想买的,但说实话,每次买书回来,内人看到了都会嘟囔:这家还有多少地方是你放书的,再说,你认真看了这些书吗,还不都是摆设。我怒怼:打开你的衣橱看看,你那些衣服你正经的穿过几件,不也都是摆设吗?于是她也就哑口无言了。
我这次下单买的是岳南的力作《南渡北归》,之前身边的朋友也有推荐或者不屑这套书的,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我不参与任何的观点,但是,我只是想把这套书看完,然后说说自己的观感,哪怕是一孔之见,只要有一点我觉得就算没白看。之前有人说这部书的内容或许有些敏感,甚至被禁云云,这些理由我不感兴趣,我会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去感受,去结论。
我之前是很喜欢逛书店的,记得当年在厦门工作期间,只要有空最喜欢的就是去厦门当时有名的“光合作用”连锁书店,而且基本进去就是一个下午。不急不慢的在心仪的书架前走过,翻看,而且每次去总会带着几本书的收获而归。只是没想到,非常接地气的,很有书卷感觉和阅读气氛的光合作用连锁,最后会以倒闭收场,令人唏嘘。
后来就不怎么去书店了,想买什么书就直接要么当当,要么别的什么网络门店下单了。
突然有一天在家门口,看到一台流动售书车,过去一问,吃了一惊,所有的书已经不是按定价册数卖了,而是论斤称,内心有几分错愕和苦涩,什么时候这样卖书了?都是正版,装潢设计都很精美。我记得那次我连续两天买了差不多三十斤的书,有精装的也有平装的,回来还好事儿对着定价算了一下,其实也没赚多少便宜,内心觉得可乐:果然买的没有卖的精,怎么都能把你算计了。
这次下单《南渡北归》之前我也是再三选择,因为好像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最后认定一分钱一分货,还是选了价位最高的下单,起码应当书的装潢到内文都该可以,能保证痛快的读就行。
这天眼瞅着就一天天冷了,最糟糕的是,那个新冠脏病又开始冒泡了,得做点猫冬的准备,冷了就猫家里看书吧。
2020年11月23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