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0-11-19 14:32 编辑
在前几年,我在市内住的时候,有时间了,我喜欢骑着单车,穿行于老城区的街巷胡同,因为这些街巷胡同,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总觉得它承载了很多东西。
大连这座城市,没多少历史。主城区这边区区一二百年多说了,而且是因为它始终在历史的烽烟里蹉跎,被流氓强盗一次次的践踏,所以,它确实带着很多明显的殖民色彩。
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无论是它的所谓“文化”还是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都很明显的有两个特征,第一,日本人,俄国人的一些口语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嘴里不陌生,早些年你在他们的对话聊天之中就很容易听到。比如有个人问你:晚霞子(谐音)是什么,你会知道吗?原来是日语的衬衫。不过,随着上一代人的不断离去,这种口语的谐音的表述如今鲜见了。第二个特征最明显,那就是城市的建筑。
大连的城市建筑,最明显特色的就是日俄建筑居多。日式建筑基本以民居常见,而俄式建筑则多体现办公的特色,大多廊柱高大,看起来结实,而且多少都带点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剩下的就是所谓中国房。
在大连,最集中的体现这些的地方,如果你想看俄式建筑,最集中的无非是中山广场周边,以及离那里不远的胜利桥附近的俄式建筑一条街。而日式建筑分散的就比较多了,老南山附近,老体育场附近,如今的东关街附近,甚至老寺儿沟附近,再远一些老甘子也都寻常能见到老日式建筑,二楼的,平房的都不少。只是南山在若干年前,把老的日式建筑都推倒了,说是照样子复建了一条日本风情一条街,建筑建的都不错,但是走过去你感觉不到当年那种日式老街的味道了。天价的租金和房款,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就成了摆设。
最可惜的是老体育场附近的那几条街的日式建筑,被拆的七零八落,又数次叫停,如今在一些围栏里,破败的,人去楼空的建筑看着让人无语,这种状况持续了大约也有近十年。
每每路过的时候,内心总是觉得失落和叹息。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实施,有多少是拍着脑门子做的决策?
如果仅仅是老体育场周边的日式建筑的厄运也就罢了,数年前又张罗着要开发老东关街,从2015年开始就要拆迁改造,其实,作为城市中心的最后这块确实不太雅观的,脏乱差之地应当改造,但是,这片浓缩了城市最后记忆的“古董”,老式民居院落,如今依然也是原居民离去,改造的方案迟迟无法进行,因为终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作为城市历史的遗存和保留而被叫停。如今数年又过去了,东关街这片改造又进入了一种停摆状态,不难分析出原因,当初开发商觊觎的是这片地区的商业价值,中心地带,盖了商住两用高楼,保证大把的数票子,但是,因为要保护城市的历史而叫停,开发商自然不伸手了,因为无利可图。
东关街上的建筑多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烙印,多是日式仿欧建筑。三、四层的联排式住宅,有厚厚的砖墙、小拱窗,山墙上雕着欧式刻花,房檐下也精心用砖块排出图案,坡屋顶上高矮不一的烟囱一排排挤在一起,房前屋后街巷都很狭窄。登上东关街边上的高楼,从楼上俯瞰整个东关街,你会被一种壮观打动,那不同于人民路上高楼林立的建筑,而是像棋盘一样,盘桓在那里,固执地坚守了一百多年。如今在大连城区再难找到像东关街这样的老街,混合了欧式和日式的风格。走在东关街上,就像穿越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如今人去楼空的东关街老建筑一片凋敝,不知道何时才能保护性的复原翻建了。
从市内搬到小城旅顺的开发区之后,骑着单车二十分钟就可以进入旅顺城区,不能不说旅顺小城算是这座城市建筑痕迹保留很好的了。日式,俄式建筑,老中国平房都能看到,而且维护保养的还好,尤其是一些历史的民居,依然有人居住其中,住着就会维修,就会保护。
旅顺是一座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小城,它的意义和存在远远比大连市内城区更有分量。不仅仅是建筑保护的不错,甚至那些园林,园林里面充满着历史色彩的,枝干虬髯的松,都有铭牌备案在册。所以,我一年四季都会去旅顺看看,拍拍,感受一下。
其实,寻找老城历史之痕,并非是固执的怀旧,我还不是一个顽冥到食古不化的人,历史总是要向前,但是,不该把一些痕迹都抹去。所以,我深知,我今天能看到的,能拍到的,或许明天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或许只有惋惜和无奈的记忆了。
在不知不觉中,这城市的历史,已经失去了它的笑容……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
(欣闻三味书屋有活动,奉上一贴算是参与更是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