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老爷子 于 2019-8-1 07:29 编辑
我爱喝小酒,尤其爱和退休的老哥们一起喝小酒,喝到劲儿上,我们就爱冒充文化人。听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也借着酒劲儿要来了个诗百篇,只是李白是作诗,我们是背诗。有背毛主席诗词的、有背唐诗宋词的,我也搜肠刮肚的背了几首,比不过他们了,我就拿小时候我奶奶教我的童谣来凑数,可能是我们都太怀念童年了,不仅没人说我跑偏了,还都跟着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唱过的童谣来。
我说了一段小时候和我奶奶玩游戏数落的“扯大锯,拉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请闺女,叫女婿,外甥外甥女,也都去。”老张就说了一段小时候玩“拉拉狗儿”时唱的“拉拉狗儿摞摞,给狗找个婆婆。婆婆梳着纂儿,爬着上门坎。门坎高,上水筲,水筲矬,上南河,南河有蛤蜊。蛤蜊皮,是他姨,蛤蜊肉,是他舅,蛤蜊嘎巴,是他妈妈!”老帅哥老赵也不示弱,他用两手从肚子上撩起了背心,做起了簸簸箕的动作,嘴里数落着“簸、簸、簸簸箕,你挪挪,我过去。过去干啥去?挑水去。挑几担?挑八担,粳米干饭和(huo)鸭蛋,你一碗,我一碗,馋得虎头(老张的小名)干瞪眼!”逗得大家差点把饭喷出来。
童谣里有没有任何意义的,纯属为了押韵数落着玩的,如“月婆婆,筛锣锣,炒豆吃,没柴火,偷去,怕狗咬,拾去,怕扎脚……”有流传到现在还有人说的“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叫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做鞋做袜,掌灯说话。”还有一段所谓风趣幽默且俗不可耐的,可我奶奶每次唱这段,自己都笑个不停:“说瞎话道流话,锅台上种了二亩小苦瓜,月子的孩子偷去咧,瞎子看见咧,聋巴听见咧,拐子追去咧,追得小秃子跳井咧,扯着小辫揪上来咧。”我也会说专逗我奶奶乐的童谣:“小板凳,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做面汤,奶奶嫌汤热,我给奶奶焐被窝。”这首童谣我唱了无数遍,每次唱的时候都觉得有两处不对的地方,一是奶奶从来没嫌我脏过,我吃剩下的碗底子,奶奶都会毫不犹豫的替我打扫着吃了;二是我还不会做面汤,都是奶奶为我做。虽然不对,但奶奶每次听到这首童谣,总是挺开心的。
童谣有雅的,有俗的,还有借着童谣骂人的,就是骂人的,现在数落起来,也觉得非常亲切。小时候见了戴草帽的,我们就喊:“下雨咧,冒泡咧,王八戴上草帽咧!”戴草帽的要是个大人,知道是在骂他,有的也不生气,一笑就过去了,有的生气了,也只是回骂一句“小王八犊子”就算了;要是小孩子,听到有人用童谣骂他,他就不依不饶的用童谣回骂,骂得最狠的童谣就是:“某某妈,真可恼,肚子疼了往家跑,插上门,顶上镐,放个屁,就拉倒!”我唱这段童谣时,老赵还做了补充,他说顶上镐后边还有“垫上沙子铺上草”,这次大家真的笑喷了。笑完之后,又为那时候农村的妈妈们心酸了起来。那时候医院少,农村的妈妈生孩子,都不上医院。就是在家里生,还怕把褥子被窝污染了,在炕上垫上沙子,铺上谷草。哪像现在的妈妈呀?一怀孕就定期到医院做各种检查,生孩子不上医院,简直就是笑话,胎位稍不正常,就做剖腹产,甚至一切都正常,也做剖腹产,就因为怕疼,也没人笑话。真是过去现在两重天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