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写过一封名扬青史的信,即《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有俩侄子,分别叫马严和马敦,这俩人不好读书,也不像他叔叔一样,习武从戎保家卫国,偏喜欢四处拨弄事非,且言语阴损刻薄轻佻,不仅如此,结交的全是社会上一些浮浪轻薄、不学无术之徒,总之是官二代中的问题青年。
身在边陲的马将军得知后很上火,特意写了一封信回来,言辞恳切,于是,一篇福泽千秋的著名家书诞生了。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好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嘴巴不可说。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妄议国事和法制的,这是我最痛恨的行径,宁死也不愿听到汝辈有这种行为。之所以一再重复这些,就像女儿出嫁时,爹娘给她系上衣带和佩巾,一再训诫她到夫家千万不要出差错一样,我是想让尔等时刻铭记在心,不可任性不能胡为呀。”
紧接着他拿两个当世颇负盛名的侠客出来,用鲜活的事例谆谆教诲后辈。
“有个尤伯高为人忠厚谨慎,他有一个特点,嘴巴特别严实,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和让人挑出毛病的话。做人还低调,谦虚平易,廉洁公正,生活节俭,在当地特别有威望。我喜欢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学习仿效他。还有位叫杜季良的人,豪放侠义,公而忘私,凡认识的人不论高低贵贱,他都倾心结交,倾囊招待。后来他爹去世,远近几个郡的人几乎全都来吊丧了,可见人缘好到爆啊。我喜欢他敬重他,但是却不希望你们效仿学习他。因为学伯高不成,正所谓‘刻鹄不成反类鹜’(画个天鹅不成,起码还能像个鸭子),学人家谨言慎行总是好的。但是学季良不成,特别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为啥呢?他与人结交时良莠不辩,泥沙俱下。你等能力有限,定力不稳,学识不足,眼光又不甚分明,一不小心特别容易让人带到沟里去。”
马将军最后还说,现在,还不知道杜季良以后会怎样,新来的太守一下车就切齿痛恨他,州郡的官员告诉我这些情况,我一想到他不可测的结局,心简直拔凉拔凉的。
马将军担心的不无道理,性格决定命运,后来这两人果然有了不同的归宿。尤伯高,初为山都长,后来刘秀看到马援这封信,提升他为零陵太守;而另一个人杜季良,官至越骑校尉,后来被仇家参本说他“为行浮薄,乱群惑众”,被光武帝刘秀罢官。
《诫兄子严敦书》,仅二三百字,可内中蕴含道理和意义,两千年过去了,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儿女者,读来都正当其时且开卷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