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8-10-24 08:42 编辑
这是我给别人整理的初稿,是从讲座录音整理过来的,这个讲座就是央视7套的《百战经典》。
一、雪山救魔
在特战奇兵的经典战例中,首选“雪山救魔”。这个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9月,以奥托•斯科尔兹内为首的德军特种部队,飞兵营救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3年下半年,德意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特别是1943年的7月10月,盟军在西西里岛大规模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标志着盟军从欧洲南部进攻欧洲本土的作战,正式展开。在这样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形势剧变,人心浮动,开始酝酿如何拿下墨索里尼,以便与欧洲盟军方面沟通,结束这场根本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战争。 1943年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经过长时间的争吵,经过投票,决议应该把墨索里尼拿下。次日,也就是7月25日,墨索里尼在最后一次晋见了意大利国王之后,走出王宫,被早已等候在此的王宫卫队送上了一辆准备好的救护车,直接押往软禁地点。当天晚上,意大利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成立的政府对外公开宣布了这个变化,这无论是对战争的哪一方、对意大利社会各阶层都是震撼的。但这样一个变化,最受触动的,恐怕就是德国法西斯的头子——希特勒。尽管此时的希特勒还不能完全确定,墨索里尼到底身在何处,命运如何,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讲,必须找到墨索里尼,并且必须他救出来,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必须马上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墨索里尼就这样倒了,就意味着此后的意大利随时可能会倒向盟军方面,退出战争,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德意法西斯联盟的崩溃,特别是德国在欧洲两翼战场的土崩瓦解。这对于当时,在东西两线战场,已经频于奔命,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的德军来讲,那是不可想象的后果。 所以希特勒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墨索里尼。同时凭借其驻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军队,用刺刀扶持墨索里尼重新归位,保证意大利仍然能够留在德意法西斯轴心之内,保证南方战场不至于一馈千里,这就是著名的“雪地救魔”之战的背景。 既然要营救墨索里尼,头一个问题就是,派谁去?这个营救行动的总指挥,突击队指挥官的选择,显然对于这次行动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最后谁都没想到的,一个只有上尉军衔的斯科尔兹内,被选定为了这次行动的直接指挥官。 这个斯科尔兹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哪些过人之处,以至于能够引起纳粹高层,特别是希特勒本人的垂青呢?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当时只有上尉军衔的斯科尔兹内,之所以会被选中,恐怕有这样几条原因:首先,这个人意志坚定,生性好战。大家可能看到过这个斯科尔兹内这个照片,印象会非常深刻,他的脸上有一道很深的刀疤,所谓的“刀疤脸”。这个刀疤什么时候留下的,还真不是从军之前,而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斯科尔兹内是奥地利维也纳人,二战之前,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纳入了德国的版图,他上大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善于决斗,曾经先后有十几次,其中有一次脸上被砍了一刀。 脸上的刀疤,正是他大学时代多次决斗的一个纪念。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生性好斗,生性好战的人。而且这个人的意志非常坚定,认准了的事情,决不回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意志坚定,生性好战,这是他能够被选择为突击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出生基层,经验丰富。这个斯科尔兹内不像那些刻板出身的军官,不是军官团的成员,而是一个31岁才入伍从军,从士兵、军士少尉、中尉,一直干到1943年的上尉军衔,这样一个从基层一步一步的提拔起来的军官。他具有比较丰富的来自基层的实际作战经验,具有丰富的一线带兵能力和丰富的实战技巧,这也是斯科尔兹内能够被选为突击队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更重要了,那就是胆大包天,固执任性。斯科尔兹内从军之后,主要任职在党卫军,他所在的第二师是帝国的精英部队,在东线的苏德战场,他参加了长时间的实战。在实战中,他是一个让他的上级指挥官感到非常头疼的基层军官。因为他在作战中经常是不拘一格,经常是别出心裁,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但也正因此,他既是一个刺头,也经常会做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又非常突出的战果。 这样的性格,胆大妄为又不拘一格,对于特种作战来讲,显然又是优势,而非劣势,毕竟特种作战不需要那些乖孩子。 除此之外,斯科尔兹内能够被选为这次行动指挥官,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熟悉飞行。斯科尔兹内当兵之前,曾经有过五个月的飞行经验,驾驶单引擎的飞机,他是具有飞行员资格的。二战一爆发,他最开始投效的不是陆军,而是德国空军,在经过了几个月的飞行连训练之后,被劝退了,原因很简单,第一年龄太大,已经30多岁了,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已经超龄。再有一点,他身高一米九二,作为飞行员,个子太大。没能当成飞行员,转身投入了纳粹党卫军的门下,成为一名基层步兵军官,前线的指挥官。他这种有飞行的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执行实施空降、空中突袭任务的。这对于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正因为如此,斯科尔兹内因伤从东线战场回到德国之后,刚刚伤愈就被选定为纳粹党卫军组建的第一支特种部队的指挥官,他甚至还担任教官。长期在特种部队任职,担任突击队的指挥官和教官的经历,也为他这一次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分量。 选定了特种部队指挥官,这支特种部队又由什么力量来构成呢?显然这支准备营救墨索里尼的部队,执行核心任务的就是斯科尔兹内任队长的,由希特勒亲自授意组建的德国的第一支特种突击队。有趣的是,德国党卫军组建这第一支特种部队,还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英军特种部队的功劳。当时,英军特种部队这支被叫做(英文),多次对欧洲大陆突袭作战,让德军吃尽了苦头。希特勒充分地认识到,德国也必须有一支类似的特种作战部队,他居然把这支德国特种部队,选择为与英国人一样的命名(英文)。所以这一次去执行营救墨索里尼任务的核心骨干,就是由斯科尔兹内亲手训练出来,并亲自率领的纳粹党卫军特种突击队。 这支特种突击队的外围支援,也是强大的德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由斯托登(音)将军指挥的空降兵伞兵部队。以纳粹党卫军斯科尔兹内突击队为核心、为骨干,以斯托登(音)将军的空降兵伞兵部队为支援,组成了去雪山营救墨索里尼的主力。 作为一名上尉军官,居然被纳粹的一号人物希特勒亲自点名,执行这样的任务,甚至获得了希特勒亲自接见,斯科尔兹内他完全清楚,自己的使命有多大,压力又有多大。 斯科尔兹内接受了任务之后,他面临最大的难题,或者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墨索里尼到底被软禁在哪里?斯科尔兹内马上搭乘德国空军的一架飞机飞往罗马,随行的还有一批间谍专家,他们的目的首先是要搞清楚墨索里尼的拘押地点。还有,是死是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侦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斯科尔兹内获得了一个消息,墨索里尼很有可能已经被转移到了距离意大利海岸线不远的一个非常小的岛上——硼扎岛(音)。 获得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经过补充侦查基本上确定这 一情况之后,斯科尔兹内马上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出动军舰海上突击,强行营救被关押在硼扎岛的墨索里尼。但是,没想到这个计划刚刚开始准备,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墨索里尼就被转移了。又经过多日的反复侦查,斯科尔兹内再次掌握到了墨索里尼的行踪。 墨索里尼这个时候已经由硼扎岛转移到了撒丁岛,又从撒丁岛转移到了撒丁岛以北,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岛——马达莱娜岛(音)。被关押在一个重兵布防的山庄之中。斯科尔兹内对此情况又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使用伞兵部队,空中偷袭,营救墨索里尼。然而,这一次的行动,再次受阻。就在斯科尔兹内率领他的特种突击队,搭乘德国空军的一架运输机,去马达莱娜岛的途中,在地中海的上空被盟军的两架战斗机盯上了。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后,已经盟军掌握地中海绝对的制空权,所以,斯科尔兹内的飞机一出海,就遭到了盟军飞机的追击。好在这架飞机是超低空飞行,所以在被盟军战斗机击落之后,斯科尔兹内居然大难不死,死里逃生,仅仅是率断了几根肋骨。 伞兵部队空中遇袭,飞机被击落,行动再次告吹。伤愈后的斯科尔兹内,马上组织第三次突击。他吸取了教训,他重新选择了海上突击的方式,一艘护卫舰、一艘扫雷舰,搭载了他的特种突击队,以所谓友好的访问的形式,停靠马达莱娜岛后突然出击,救出墨索里尼。但是,第一次的情况再次重演,计划还没有来得及的实施,墨索里尼再一次被转移了。 先是硼扎岛,继而是马达莱娜岛,前后两次行动都归于失败。原因如出一辙,对手转移了墨索里尼。这时的斯科尔兹内就像围着一个圆弧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现在的问题仍然是墨索里尼到底在哪里? 就在斯科尔兹内为了寻找墨索里尼的踪迹一筹莫展之际,一条偶然被德军破译的意大利军方的电文,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封电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大萨索山附近的警卫工作已经部署完毕,署名库里耶(音)。这条看似平常的电文何以引起斯科尔兹内的关注?原因是署名人库里耶,这个人原本就是负责墨索里尼警卫意大利的军官。由这样一个平时负责墨索里尼警卫工作的意大利军官签发的电报,内容所及大萨索山警卫工作已经部署就绪,这说明了什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在斯科尔兹内的脑中产生,这是否就是关押墨索里尼的下一个地点?有这样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根据这份电报透露的信息,斯科尔兹内马上就以大萨索山为目标,展开了全面的侦察和情报搜集工作。甚至为了获取大萨索山上意大利军队的布防情况,他不惜使用绑架的手段,直接绑架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军区的一名司令官。从他的口中,详细了解了大萨索山山上山下意大利军队的布防情况,并最终确定,大萨索山半山腰的坎普(音)将军旅馆,就是目前关押墨索里尼之所。 在此过程中,斯科尔兹内他亲自乘坐侦查飞机对大萨索山周围的地形,进行了抵近侦查。因为毕竟周围都是意大利军队重兵布防,如果通过地面侦查,根本无法抵近大萨索山,只能采取空中侦查的方式。为此,他亲自做了一架小飞机,围着大萨索山转来转去,特别是针对半山腰处的坎普(音)将军旅馆,仔细寻找可能的突入之门。在抵近大萨索山的过程中,斯科尔兹内发现,这样一个貌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有一条索道通向山下的坎普将军旅馆,背后居然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地,正是这一块三角地,让斯科尔兹内看到了此次营救行动的致胜之门。 情报分析是正确的,大萨索山半山腰处的坎普将军旅馆正是墨索里尼的关押之处。他之所以关押在此,意大利方面是经过精心的选择和仔细的布防。这里地势之险,布放之重,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话:半山绝壁,地势险要。坎普将军旅馆正处于大萨索山的半山腰,建在一处悬崖之上,崖下是万丈深渊,易守难攻;第二句话:一条索道万夫莫开。坎普将军旅馆通往山下唯一一条通道,就是从山下由下而上架设起来的一条索道。这样一条索道,只要控制住两端,配备一定的火力,任你千军万马,也难以冲上来;第三句话,叫做重兵环伺,随时增援。虽然看守墨索里尼的部队并不多,索道的守卫部队也不多,但是,整个大萨索山正处于意大利军队的重兵布防之中,周围的意大利驻军,有不下一个师的兵力,一旦出现情况,可随时赶来增援。这也就是意大利方面为何几经周转,最终选择大萨索山的坎普将军旅馆作为关押墨索里尼之所的原因。一言以蔽之,这个地方,他们不相信有人能够打的下来,他们不相信有人能够从这把墨索里尼救走。 面对着如此险要的地形,面对着这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斯科尔兹内提出了一个胆大包天,肆意妄为的营救计划。这个作战计划概括为三个步骤:第一,空降突击,飞兵夺人。既然从无法采取攻势,那就让突击队搭乘滑翔机,利用旅馆后面的三角地实施机降,飞兵天降,冲进去夺人。第二,夺占索道,阻敌增援。也就是派出另一路部队,夺取坎普将军旅馆山下索道,切断山下守军增援的通道。上面有多少人我收拾多少人,下面的人,别想增援上面。第三,从空中来,再从空中走。既然从地面撤离已不可能,那就还从天上走。专门派一架轻型飞机,在三角地着陆,把墨索里尼从空中接出来。飞机太小,不能远飞,就利用最近的马奎拉(音)机场。 在斯科尔兹内率领特种突击队飞袭大萨索山的同时,另一支伞兵部队,突袭马奎拉机场,夺取这个机场,而后就利用这个机场,把墨索里尼转到一架大飞机上,送出意大利,送到德国。这就是斯科尔兹内提出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一经提出,马上就受到他的主要协作方,德国空军方面的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计划。斯科尔兹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计划不可能不仰仗空军方面的支援。因为,他所动用的协作兵力,包括各种飞机,都要靠德国空军来出动、调配。其实,德国空军的反对意见不无道理。他们认为,突击队要想实施空降突击,无非就是两种方式,要么伞降,要么滑翔机机降。坎普将军旅馆的地势,制约了伞降。旅馆临渊而建,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就背后那么一小块地方,谁有本事准确的把伞兵投在那块小小的三角地上?甚至有人讲,如果投下200名伞兵,恐怕会有190名葬身于深山峡谷之中。 至于机降,以当时德国空军机降作战的主要装备242型滑翔机来讲,这样一狭小的三角地,根本不可能实施机降。高山峡谷,无法伞降;场地狭小,无法机降。你告诉我,你的突击队怎么能从天而降? 虽然德国空军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毕竟这一场作战行动的指挥权,捏在拥有希特勒亲授尚方宝剑的斯科尔兹内手中。德国空军的高级将领们,包括空降兵司令斯特登将军,也只是负责配合作战,只是负责向斯科尔兹内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兵员和装备。所以,除了认为斯科尔兹内是个疯子之外,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斯科尔兹内力排众议,坚持自己既定的作战计划。当然,空军方面所历陈的客观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伞降这种方式,对于地处半山绝壁之上的坎普将军旅馆来讲,确实不太适合采用,只剩下滑翔机机降,现有的242型滑翔机机型太大,无法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实施机降,只能调用小一些的滑翔机。在斯科尔兹内的要求下,斯托登特(音)将军,把当时驻在法国南部的十几架230型小型滑翔机,全部紧急调到了意大利,来执行这次空降突袭任务,每架230型滑翔机上可以满载9—11名全副服装的士兵,一共12架230型滑翔机上搭载100多名伞兵突击队员,这就是斯科尔兹内用来夺取坎普将军旅馆的主要兵力。这场作战行动在斯科尔兹内坚决要求下,于1943年9月12日开始。中午13时,几经波折之后,斯科尔兹内突击队搭乘刚刚赶到机场的12架230型滑翔机,由运输机牵引起飞,直扑大萨索山。 作战行动展开之后,进行的很顺利,以至于完全出乎了斯科尔兹内的预料。原因很简单,首先飞兵天降,对方是目瞪口呆。所谓坎普将军旅馆的意大利守军,虽然有200多人之多,远远超过了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员,但是,他们根本不曾想到的,飞兵天降这样一种方式,他们甚至没有想到德国人会来抢人。面对着一架又一架磕磕绊绊勉勉强强降到旅馆后面三角地上的德军滑翔机,以及从滑翔机上冲出来的成群结队的德军特种突击队员,他们除了目瞪口呆,甚至已经来不及进行有效的抵抗和反击。这是原因之一。其二,行动迅速,目标明确,从斯科尔兹内率领的德军突击队,降落在坎普将军旅馆之外的这块三角地上,他一马当先直接冲入旅馆,由于实现掌握了周密的情报,知道墨索里尼住在哪一个房间,他在第一时间,就把墨索里尼抢到并控制在自己手中。人质已经到了德国人手里,那么负责看押墨索里尼的这些意大利守军,再做任何抵抗,应该说都已经是徒劳无功了,何况面对的是精锐的德军特种突击队的偷袭。他们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唯有消极应付了事。 墨索里尼人是到手了,可怎么离开这个绝地,是斯科尔兹内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如何到达这里。从附近机场起飞的12架滑翔机,除了起飞时被撞毁在飞机跑道上的两架之外,其它十架顺利的到达了大萨索山的上空。在滑翔机着陆的过程中,包括斯科尔兹内座机在内的四架飞机,最终成功的降在坎普将军旅馆背后的三角地上。另外五架飞机,降在了山下的索道附近,参加了夺取索道的战斗,还有一家飞机在着陆时撞毁。 这时候斯科尔兹内面对的情况,确实不太妙。原计划是准备一架在附近盘旋的轻型飞机降落在三角地上,把墨索里尼救走,而这架飞机在着陆的过程中,撞坏了,已经无法再次起飞。 既然天上不行,可以走索道走,此时山上、山下的索道都已经被夺取,下山之路畅通无阻,但是,整个大萨索山处于意大利军队的重兵包围,下山之后,如何走到机场,这中间有多大变数,这是斯科尔兹内不敢走这条路的原因所在。更为糟糕的是第三个问题,没带电台,这真是百密一疏,无法呼叫再调一架飞机来。虽然守卫坎普将军旅馆的意大利守军手中有电台,但在双方交战过程中被摧毁了,斯科尔兹内已经彻底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情急之下,斯科尔兹内又想出了一个歪招,担任接送墨索里尼任务的这架飞机虽然被摔坏,但是天上还有一架侦察机在盘旋,是为了监视整个营救行动的成败,非常小,非常轻,只能容纳一个飞行员。这架飞机成了斯科尔兹内此时唯一的救命稻草,他直接打手势,命令这架飞机磕磕碰碰的降落在三角地上,也受了一些损伤,但不影响起飞。降是降下来了,可实在是太小了,不说要100多名突击队员了,就是斯科尔兹内加上墨索里尼和飞行员,也是这架飞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承担的负荷。 斯科尔兹内的决心是,第一,必须走;第二,必须坐这架飞机走;第三,我必须带着墨索里尼跟这架飞机一起走。驾驶员对此非常震惊,如此负荷,就这么一块狭小的空间,这么几步起飞的距离,我怎么可能飞起来? 斯科尔兹内拔出手枪,顶在飞行员的头上,逼着这个飞行员坐回到座舱之中,同时他跟墨索里尼也强行挤进了这架飞机的座舱。下边的问题就是如何起飞了。斯科尔兹内有他的招数,正常飞不起来,那就弹射起飞。斯科尔兹内命令其他的突击队员全力向后拽住这架飞机,与此同时,让飞行员开始开足马力,飞机的螺旋桨越转越快,储备了越来越大的能量,就在突击队员们拼尽全力也快拽不住这架飞机的时刻,斯科尔兹内下令撒手,所有的突击队员,一起撒手,这架早就憋足了劲的飞机箭一般的冲了出去,迅速地冲天而起。虽然飞机冲出悬崖之后,由于机身太重,一头沉了下去。飞行员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把飞机拉了起来,摇摇晃晃的向着附近的马奎拉机场飞去。 短短200公里距离,居然飞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有惊无险,这架飞机带着斯科尔兹内和墨索里尼终于降落在已经被德军夺占的马奎拉机场上,马上他们换乘另外一架大型轰炸机,片刻不停,直飞德国波利。雪山救魔至此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墨索里尼终于被斯科尔兹内救出来了,此次雪山救魔之战,作为特种作战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也被永远的记入了战史。尽管如此,如何来评价这次胆大包天,惊险万分的营救墨索里尼之战?有两点可以总结:一是,于事无补,无力回天。虽然墨索里尼被救了出来,很快又被德国占领军的刺刀扶持到原来的位置,但历史的结局和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法西斯战争最终惨败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最终,墨索里尼也难逃一死,意大利法西斯也难逃崩溃的命运;二是,如果单纯从军事上来讲,雪山救魔堪称特种作战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特别是在大萨索山这样一个不可能到达的绝地之中,能够把营救目标成功的解救出来。 营救墨索里尼的大萨索山之战,对于现在特种作战又仍有一定启示。第一,情报侦查是关键。前几次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屡屡失败,原因就在不是没有掌握情报,而是情报的时效性不够,当你掌握了这个情报,准备好的时候,可能情报已经过时了。所以特种作战对情报侦查的要求,是任何作战行动,所难以比拟,而其中情报的时效性又是一个观点关键。第二,就是出奇制胜。这一次作战之前,惊险万分,但在行动开始之后又如此顺利,原因很简单,就是出奇制胜,对方根本想不到会有这样一种方式去救人,如此才是最大成功的把握。情报侦查是关键,出奇制胜是亮点,这是特种作战后来者们值得深刻思考与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