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伊人媚——文/长鸿踏月
家乡的安邦河,是松花江的支流,两翼的沼泽湿地上,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是天然的游泳池,是绿色的青纱帐,更是忧伤与浪漫的生发地——这朴实无华的芦苇,带着野性的生机,带着原始的平静,编织着我的乡愁,温暖我斑斓的梦境,并在我的心房刻下一道不蚀的印记。
芦苇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更文雅的名称是《诗经》里的蒹葭。按照古人的分法:“近水为蒹,傍山为葭。水边多为绛紫色,山旁多呈淡褐色,也有灰白带亮光的。”一般芦苇多的地方,人们喜欢称为芦苇荡或者芦苇海,而我的父老乡亲们却习惯称呼这片水域湿地为野芦湾。
最后一次路过野芦湾,是去年深秋回家乡给外婆祝寿。远望河滩泛着金黄的芦苇,层层叠叠占领了视线,偶然飞起的红嘴鸥,凌空掠过如白衣仙子。微风过处,苇荡起伏、摇曳生姿,禁不住勾起我未泯的童心。于是,向养鱼场的工人,借一艘小皮划艇,在河道里穿行并娴熟地驶进苇塘深处。
秋水之上,倩影婆娑,满目落寞清高。芦花饱蘸蓬松张力,连绵像无边的绸缎,伸展延续仿佛与白云交汇。信手拈过一枝,捋一把花絮,芦穗便分散成绒毛,摊在掌心里,轻轻一吹,纷纷扬扬飘起,又温顺地贴回你的额头,登上你的眉梢。寒霜降落百花残,你如旗帜招展,于飒飒声中伤感美丽,委婉抒情。
多少个梦里与你相见,像泥鳅一样在苇塘追逐嬉戏。捉迷藏、捡鸟蛋、吹芦笛、抓小蟹,直到黄昏红霞满天时,母亲拖着乡音把我呼唤。即便玩耍中,我理解你秉承阳光的炙热,理解你传递泥浆的甘甜,也理解你于纤柔中积攒的韧性。你用静谧和丰饶,陶醉了金凤,撞击出诗的韵律。你低调谦逊、朴实平凡,却是家乡人民的绿色小金库。
清秋的景致,总有无法割舍的幽怨与悲凉,苍苍蒹葭伶仃细弱的身影,豁达地昂扬在冷风中,牵出一缕凄清的美丽,若飘若止、思绪万千,似画中仙子,如伊人般妩媚。那洁白如絮的信念,热情似火的灵魂,停歇在安邦河博大的胸怀。季节的挽歌换一份深爱陪伴,再把内心共同的向往,站成一道——伟岸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