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了凡四训》之“积善之方”
查看: 135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了凡四训》之“积善之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26 07: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26 08:01 编辑

  《了凡四训》是明代万历年间,袁了凡所著的一篇劝善文。本来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训子文》,后经清代文人整理,作为劝世之作广为流传,称《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分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行善之方,谦德之效。

  袁了凡姓袁名黄,年轻的时候,遇见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孔先生把他一生算的清清楚楚:哪年考中乡试,第几名,哪年考中会试,第几名,哪年担任什么官职,多少俸禄,哪年去世,没有儿子。

  一直到担任什么官职,领多少俸禄,无不灵验。于是袁黄相信,生死有命,一切皆是定数,所以非常淡定,与世无争。

  直到遇见云谷禅师。

  袁黄到栖霞山探访云谷禅师,与云谷对坐了三天。云谷禅师说:普通人之所以成不了圣贤,就是因为心中总有“妄念”——为欲望所扰,胡思乱想。这三天我观察你,心如止水,没有一丝妄念,为什么呢?

  袁黄说:孔先生早把我的一生算的明明白白,而且至今无不灵验,我还想啥啊?,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大师笑道:我以为你是个英雄豪杰,没想到也是个凡夫俗子。

  袁黄请教:为什么?

  云谷大师说:命有定数的,那是平常人。而大善、大恶之人,就不受“命数”的限制,你被孔先生算定了命数,就毫无作为,不是凡夫俗子吗?

  云谷大师给了凡先生指明一条“改变命运”的路:“立命之学”: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于是袁黄改号“了凡”,立志改过行善,果然改变了命运。孔先生算他五十四岁去世,没有子嗣,他活了七十四岁,还生了个儿子。这本书,就是写给他的儿子的。

  了凡先生告诫儿子: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1-26 07: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26 08:13 编辑

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中提出: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既然行善,就要对“善”加以详细分辨,不然你自以为是行善,其实是在作恶,不仅不能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化,还会害人害己。

今天就与杂谈诸君一起学习,领会了凡先生对“善”的诠释。现今有“净空法师解读《了凡四训》”版本和电视连续剧流传于世,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看。

特邀马站长也一起来学习。那天马站长妄谈“伪善”,还“跟色妞说起此事还大笑了一回”,醉笑闻之大惊。

于善恶真伪,如此颠倒,细思极恐。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26 07: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掉书袋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26 08: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细思极恐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26 08:40 |只看该作者
  一、何谓真假?
  
  什么叫“真善”、“假善”?
  
  元代的时候,有几个儒生去天目山谒见中峰和尚(即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问:你们佛家讲究“善恶报应”,就像影子跟随人的行动一样不差分毫。现在有的人行善,他的子孙却不兴旺;有的人作恶,却家门兴旺,可见,佛家说的也不靠谱啊。
  
  中峰和尚说:平常人对善恶的认识不深刻不明确,往往是把善当做恶,把恶当做善,怎么不责怪自己颠倒了是非善恶,反而来抱怨上天的因果报应有误差呢?
  
  儒生说:善恶谁不知道呢?怎么可能颠倒?
  
  中峰和尚说: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一个儒生说:骂人打人是恶,尊敬人礼待人就是善。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
  
  又一个儒生说:贪图财物是恶,廉洁自守是善。
  
  中峰和尚说:也不一定。
  
  几个儒生说了世间各种善恶行状,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
  
  儒生问其中的缘故,中峰和尚告诉他们:一个人的言行,只要是对别人有益处的,就是善,对自己有益处的,就是恶。对别人有益处,打他骂他也是行善,为自己谋利益而尊敬别人,礼待别人,都是恶。所以,不要看他的表现,要看他的目的:为别人的,就是公益,公益的善就是真善,为自己的,是私利,私利的善就是假善。还有:发自内心的善,是真善,故意装出来的,就是假善。还有:没有个人目的的善,是真善,带着个人目的的,就是假善。
  
  这些善恶真伪,都出自人的内心,应当自己从内心去考量。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26 08:59 |只看该作者
记得庄子里有个说法,让瞎子看名画,让聋子听美乐,也是一种愚蠢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26 09:13 |只看该作者
  二、何谓端曲?
  
  什么叫端正的善?什么叫歪曲的善?
  
  现在的人看到恭谨温和的人,就说他是善良的而看重他,然而圣贤们却欣赏那些志气高远、性情耿直的人。那种恭谨温和的人,虽然乡里百姓都很喜欢他,而圣贤却把他们看作是道德的窃贼。这是世俗的善恶观念,与圣贤的善恶观念截然相反。
  
  从这一点推及到别的事情,平常人跟圣贤在是非上的取舍,完全相反,那就没有不出错的。要知道,天地鬼神对善恶、福祸的看法,跟圣贤是相同的,而跟世俗不同。
  
  如果想行善积德,绝对不能依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的喜好,而要从内心深处洗涤自己的灵魂。真正出自济世救人的心,就是端正的善,假如有一丝一毫的取悦世俗之心,就是歪曲的善;真正恭敬仁爱的心,就是端正的善,如果有一丝一毫的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歪曲的善了。
  
  这些,都要仔细的分辨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26 09:18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18-1-26 08:48
既然行善,就要对“善”加以详细分辨,不然你自以为是行善,其实是在作恶,不仅不能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化, ...

又来了牧爷,轻点嘚瑟吧

你一砖拍下去,吹着口哨走了,我得跟人家折腾三天,又投诉,又质疑滴。春江再趁机挑拨几句。

好像我穿了你丫马褂似的,到处替你打圆场。

你放下吧。

放下马站,就是放过你哥啊。

阿门
善哉
阿弥陀佛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26 09:43 |只看该作者
三、何谓阴阳?

什么叫“阴善”?什么叫“阳善”?


凡是行善让世人知道的,就是“阳善”;行善不为世人所知,就是“阴善”,积的是“阴德”。
积阴德的人,上天会回报他;积“阳善”的人,享受世上的美名。世间的美名,也是福报。但上天是忌讳贪图虚名的,凡是在世间享有盛名而实际名不副实的,大多会遭遇横祸;而没有过错却担着世间的恶名声的人,他的子孙后代往往会忽然发达起来,这就是阴德的作用啊。


阴善与阳善,美誉与虚名,福祸之间,细微复杂,不可不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26 09:50 |只看该作者
我先歇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1-26 09:53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18-1-26 09:23
我们不熟,是吧是吧是吧?

肯定没熟到替你堵抢眼儿的程度。

我都黄继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1-26 10: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深刻大气,看得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1-26 15: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26 15:22 编辑

何谓是非?

  什么叫“对的善”?什么叫“错的善”?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别国的战俘或流民通常会被当做奴隶,而奴隶可以买卖的。当时的鲁国有这样一条法令:如果有人把鲁国人赎回,可以去官府领一笔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自子贡,孔门十哲之一,有才干,讲诚信,善于经商。是后世经商典范,称“端木遗风”。)出钱帮别人赎回了亲人,却不去官府领赏金。
  
  孔子听说了很不高兴,生气了。说子贡你错了啊!圣贤之人做事,必须能够改变民间风俗,引导、影响民众的道德意识,而不能仅仅依照个人的需要而做。你不缺钱不代表别人也不缺钱,现在鲁国还是富人少穷人多,如果接受政府的奖励就是不廉洁,那么以后谁还愿意出钱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 ,不再有从别国赎回奴隶的事情了。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有个人溺水,子路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为了答谢子路救命之恩,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
  
  孔子知道后高兴地说:从今以后,会有更多的鲁国人愿意到水中救人了。
  
  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这两件事,子贡不接受赏赐,是好事啊,子路接受人家的牛,是坏事啊。孔子为什么赞扬子路而批评子贡呢?
  
  如此看来,人们行善,不能只看当时的行为,而要看行善所产生的影响,你能只看一时,而要看到长远,不能只看到个人得失,而要看全天下的利弊。子贡的做法,当时看上去很高洁,但却给别的人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子贡看似行善,实际却不是善;子路的做法,当时看似不是行善,但却引导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子路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行善。
  
  当然,这是就事论事。其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都应当从影响,从长远,从天下的角度去考虑去抉择。
  
  【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这几句翻译起来比较复杂,又不是本文中心内容,故复制而已。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叫非义之义?就是看上去是不义的行为,长远看却是“义”的,比如当年吴孟达嗜赌,输的倾家荡产,曾找周润发借钱,被发哥拒绝。按说朋友应该患难相助,是为“义”,发哥不肯帮他,看似不义。吴孟达因被朋友拒绝,羞愧之下痛改前非,后来东山再起,万分感激发哥。什么叫“非礼之礼”:有句俗语叫:大伯子背兄弟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就是典型的非礼之礼。非信之信:对癌症病人撒谎,善意的谎言。非慈之慈:拒绝妇人之仁,不溺爱孩子,就是非慈之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1-26 15:22 |只看该作者
笑流沙 发表于 2018-1-26 10:23
深刻大气,看得懂

沙师弟,你说的对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1-26 16:24 |只看该作者
蔫怪 发表于 2018-1-26 08:59
记得庄子里有个说法,让瞎子看名画,让聋子听美乐,也是一种愚蠢

言之有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1-26 18:43 |只看该作者
蔫怪 发表于 2018-1-26 08:59
记得庄子里有个说法,让瞎子看名画,让聋子听美乐,也是一种愚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1-26 19:37 |只看该作者
四、何谓偏正?

  什么是“偏善”?什么是“正善”?

  当年吕文懿公(明中期英宗朝的翰林大学士、阁臣吕原,谥“文懿”,史称“文懿公”),刚刚辞了宰相职务(明朝自朱元璋诛胡惟庸九族后取消了宰相一职,后民间称内阁首辅为宰相,如张居正严嵩等,但吕原远不够称相,此为后世敬称,如戏曲称包公为“相爷”,其实包拯最高做到枢密副使),回到家乡,国内都很仰望他,视他为泰山北斗。有一天,一个村夫喝醉了在吕公家的门口大骂,吕公并不生气,对家里的仆人说:他喝醉了,不要与他计较罢。关上大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那个醉酒骂街的村夫犯了死罪,被关入死牢。吕公听说之后懊悔地说:如果当时与他计较,把他送到官府之罪,可以用小的惩罚达到儆戒的效果,他也不至于今天犯下死罪。我当时只想到自己存心仁厚,没想到纵容了他胆大包天的恶习,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是以善良的心做了一件恶事。

  还有以做恶的心做了善事的。比如有一个富贵人家,正赶上荒年,饥民大白天就在市场上公然抢粮食。告到县衙,县衙不处理,于是饥民愈加放肆。这个大户人家就私自把几个饥民抓了起来,游街示众。这样其他饥民就安定了下来。如果不这样,将会发生动乱。

  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个世人都知道;用善心做了恶事,存心虽正,结果却是偏的,而用作恶的心行了善事,存心是偏,结果却是正的。

  行善的人不可以不知道这些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1-26 19:43 |只看该作者
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中提出: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既然行善,就要对“善”加以详细分辨,不然你自以为是行善,其实是在作恶,不仅不能使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化,还会害人害己。-------------------看醉笑兄真知灼见、深入浅出破解了凡先生的“积善之方”,俺来悉心学习。精彩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1-26 20:03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1-26 19:43
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中提出: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 ...

一起学习,改过,向善,会有福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1-26 20:0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26 20:03
一起学习,改过,向善,会有福报的。

嗯,最近手气特背,逢麻必输,睡觉总有噩梦惊扰,看来是我平时修行不够,疏于修善积福。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细思极恐。。。。。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8-1-26 20:15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1-26 20:06
嗯,最近手气特背,逢麻必输,睡觉总有噩梦惊扰,看来是我平时修行不够,疏于修善积福。一日无过可改,即 ...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打麻将。

什么水平呢?就说摸牌吧,136张牌,我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特别是七万九万,不那么好摸。

还有六条九条,摸久了也容易混淆。

而现在,我至少有十多年没玩过麻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1-26 20:2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26 20:15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打麻将。

什么水平呢?就说摸牌吧,136张牌,我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特别是七万九万 ...

麻将麻将,活嘛到老,将劲到老,这种国粹难戒掉。我还是且赌且止损,麻将论坛两不误吧。嚯嚯。。。。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1-26 20:3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26 20:15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打麻将。

什么水平呢?就说摸牌吧,136张牌,我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特别是七万九万 ...

久打麻将的人大都会用手摸牌,不用看用手一摸就知道这颗牌是什么。有人问怎么能摸出八万?他说,用大姆指推往两边撇中间空档就是八万。那九万呢?他说:撇过去往上这么一勾就是九万……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1-26 22: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18-1-26 21:00
醉老师放了寒假也不忘教书育人
把课都上到六星了。
这个寒假应该很开心吧?

两个多月的寒假,没有系统地看看书这点笔记。
不过蛮开心。因为心灵有所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1-27 08:44 |只看该作者
很长,留着慢慢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1-28 00:19 |只看该作者
貌似四哥之四后面无续了。顶起,有空再续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