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我所理解的文学、美学和哲学
查看: 144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所理解的文学、美学和哲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10-25 1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7-10-27 12:55 编辑

  浸淫文学论坛这么多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耳濡目染研习已久,前三者信笔能书,小说为王,自感才疏学浅,不敢轻易涉足。但文学的气息与理念多多少少浸入细胞,文学艺术的要旨也已经略知门道。

  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字铺陈,需要我们用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意境、艺术地感知文字之内,留有余味文字之外,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读者。

  文学,是一门文字表达的艺术,它不光看文字组合的技巧,关键还要看文抒胸臆,字表陈情,能否让读者共鸣的表达。所以,文学不是直白地表现你所发现的周遭人和事,而是要形象地再现你所感受的理和情。如果直白能让人直观的如临在目,那你深入浅出的文学之功,已经达到无招胜有招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正能做到这步的,都是深知文学之功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只言片语,简明扼要,一语中的,那都是熟悉文学之门道,精通文学之要旨,锤炼语言,习性互染,但凡笔触所及,言为心声,能力透纸背的高级写手。

  文学讲究理趣和情趣。文学的门槛很低,认识几个字的,都能有感而发,写文码字。但要真正写出理趣和情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深谙文学高于文字的关键所在,要言而有味,字字到位。不光是为了写而写,文学艺术来源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让读者感染着你的感受,启迪着共同的思考,情趣和理趣能占得其一,拾掇一二,这样才能真正跨入文学殿堂的门槛,能领略文字背后的人文风光。

  文学讲究审美。下面,我简而述之,我所理解的美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的常识,审美的认知,不管什么人,身居高位也罢,活在底层也罢,都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比如平衡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虽然有些人不知这些理论,但事物遵循美学规律所呈现出来的美,能让他们在感性上所认同。比如美女之美,就拿《乐府诗集》里有一篇《陌上桑》说罗敷之美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之美在众人面前,就是天然素颜,不惊自艳,让人所见雷同。

  审美有阶段性,受制于时代局限性和个人的品位上。唐朝时期以肥为美,如今时代以苗条为美,但都离不开以健康为美的基石。曾经一穷二白的年代,那时的审美阶段还停留在灰色地带的朴素之美。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百花争艳,大家都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之美。

  个人品位很大程度决定审美的的层次。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人讲求实用性,有人讲求艺术性,在穿衣打扮上的组合搭配所呈现的效果,就很能体现你个人的品位。文同此理,在文学上的审美,通过文字组合,词句搭配,所表达出来的形意神,也能看出作者的学识修养、个人品位、从而从总体看出作者在文学上的审美层次。

  都说文如其人,但人不一定如其文。能真正做到无缝链接,人文合一的作者,那都是学识涵养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审美层次上让人望其项背的人。同样是描写秋天的一首小诗,有人就能写得行云流水,诗意有情致,让人怡情悦目,文心共染。有人就写的索然无味,毫无诗意,更别说美的闪光点熠熠人心。

  总之,文学上的美,不光是体现在通过形意神所传达的美的理念和情境所呈现的气场上,还体现在结构上,如今人们所说的套路上,让人不知不觉感染这心的共鸣、沉醉这美的沦陷。

  会审美的人独具慧眼,懂得文学之美的人兰心蕙质,会运用文学之美的人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不是精品就是良品。让我们一起真心为文,良心做人,共赴文字清欢,共襄人文盛举,共飨这美的盛宴。

  以上是简述我所理解的文学和美学,再略谈其更高层次我所理解的哲学。

  哲学这门学问看似高深玄奥,但它早已深入我们的思维领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干地支,阴阳太极,八荒六合,三界五行,古代的先哲们早已为我们开启光耀天眼、衍生创世的三观。儒释道,形而上下,思而未绝,绵延数千年,支撑起一个中华文明矗立天下,雄起世界民族之林。更别说你我骨子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时而知而不觉,时而慎独自省地沁润着它丰裕的滋养,去芜存菁地继续传承着它亘古不灭的薪火。

  以哲学的视野看事物,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更能接近事件的真相。哲学讲究逻辑的严密性,讲究存在的合理性,更讲究科学的发展性。

  以逻辑缜密的思维发现问题,以二律背反的多元论分析问题,以辩证发展的实事求是观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哲学启迪明智,助人成事之功不可没,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哲学是形而上的,所以是抽象的。哲学是抽象的,所以看似玄奥的。但谁也无法漠视它高屋建瓴的本事,它有着它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一旦系统完善,与时俱进,它就能让人独辟蹊径,独具慧眼,让你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也许你会觉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的思考再怎么完善,面对浩渺宇宙也是盲人摸象。可我要说人类虽然挣脱不了生存的本能、发展的欲望、时代的局限、自身的束缚,但人类面对未知世界的无畏探索勇气、真心求知精神,一定会引领着我们更接近宇宙的真谛、生命的本源。

  最后综上所述,文学即人学,人学凝练着美学,美学升华出哲学。我以文论学,以学悟道,通过灵犀互文、文心互鉴,把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文以载道,洞若观火的精神去发现真,表现美,表达善,从而去再现这天下应该有的人文风光,还原这世界的本来面目。欧喔,全文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10-25 12:14 |只看该作者
浸淫文学论坛这么多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耳濡目染研习已久,前三者信笔能书,小说为王,自感才疏学浅,不敢轻易涉足。但文学的气息与理念多多少少浸入细胞,文学艺术的要旨也已经略知门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0-25 12:16 |只看该作者
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字铺陈,需要我们用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意境、艺术地感知文字之内,留有余味文字之外,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读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25 12:34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一门文字表达的艺术,它不光看文字组合的技巧,关键还要看文抒胸臆,字表陈情,能否让读者共鸣的表达。所以,文学不是直白地表现你所发现的周遭人和事,而是要形象地再现你所感受的理和情。如果直白能让人直观的如临在目,那你深入浅出的文学之功,已经达到无招胜有招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正能做到这步的,都是深知文学之功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只言片语,简明扼要,一语中的,那都是熟悉文学之门道,精通文学之要旨,锤炼语言,习性互染,但凡笔触所及,言为心声,能力透纸背的高级写手。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0-25 12: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7-10-25 12:43 编辑

文学讲究理趣和情趣。文学的门槛很低,认识几个字的,都能有感而发,写文码字。但要真正写出理趣和情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深谙文学高于文字的关键所在,要言而有味,字字到位。不光是为了写而写,文学艺术来源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让读者感染着你的感受,启迪着共同的思考,情趣和理趣能占得其一,拾掇一二,这样才能真正跨入文学殿堂的门槛,能领略文字背后的人文风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0-25 12:44 |只看该作者
文学讲究审美。下面,我简而述之,我所理解的美学。有空再续。。。。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0-25 13: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翰林爷的解读,不够专业,但有自己的理解,难能可贵。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0-25 15:59 |只看该作者
好大的天坑。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0-25 16: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房奴翻身的节奏。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0-25 16:40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感悟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10-25 16:52 |只看该作者
我完全不懂,看看你怎么说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10-25 18:12 |只看该作者
自己去感悟的东西要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书籍高强一万多倍。所以,走自己路,由别人说去吧。
这就是文学。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10-25 18:13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生活我做主。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10-26 11:04 |只看该作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的常识,审美的认知,不管什么人,身居高位也罢,活在底层也罢,都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比如平衡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虽然有些人不知这些理论,但事物遵循美学规律所呈现出来的美,能让他们在感性上所认同。比如美女之美,就拿《乐府诗集》里有一篇《陌上桑》说罗敷之美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之美在众人面前,就是天然素颜,不惊自艳,让人所见雷同。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10-26 11:22 |只看该作者
审美有阶段性,受制于时代局限性和个人的品位上。唐朝时期以肥为美,如今时代以苗条为美,但都离不开以健康为美的基石。曾经一穷二白的年代,那时的审美阶段还停留在灰色地带的朴素之美。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百花争艳,大家都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之美。
个人品位很大程度决定审美的的层次。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人讲求实用性,有人讲求艺术性,在穿衣打扮上的组合搭配所呈现的效果,就很能体现你个人的品位。文同此理,在文学上的审美,通过文字组合,词句搭配,所表达出来的形意神,也能看出作者的学识修养、个人品位、从而从总体看出作者在文学上的审美层次。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10-26 11:29 |只看该作者
都说文如其人,但人不一定如其文。能真正做到无缝链接,人文合一的作者,那都是学识涵养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审美层次上让人望其项背的人。同样是描写秋天的一首小诗,有人就能写得行云流水,诗意有情致,让人怡情悦目,文心共染。有人就写的索然无味,毫无诗意,更别说美的闪光点熠熠人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10-26 11:45 |只看该作者
总之,文学上的美,不光是体现在通过形意神所传达的美的理念和情境所呈现的气场上,还体现在结构上,如今人们所说的套路上,让人不知不觉感染这心的共鸣、沉醉这美的沦陷。
会审美的人独具慧眼,懂得文学之美的人兰心蕙质,会运用文学之美的人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不是精品就是良品。让我们一起真心为文,良心做人,共赴文字清欢,共襄人文盛举,共飨这美的盛宴。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10-26 11:47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简述我所理解的文学和美学,有空再续其更高层次我所理解的哲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10-26 11:4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10-25 13:20
关注中。

翰林爷的解读,不够专业,但有自己的理解,难能可贵。

嗯,不查资料,不掉书袋,尽量用我所能陈述的语言来表达我所理解的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10-26 11:53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此坑挖得有点大,但格局决定结局,做人为文的格局应该放大些,就能更能超越思维盲点上的局促。。。。。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10-26 11:54 |只看该作者
一池碎曲为谁弹 发表于 2017-10-25 16:05
房奴翻身的节奏。
赞一个!

用思考带动理论,用理论引领实践。仅此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10-26 11:57 |只看该作者

一时灵感呈现,决定用细腻的感知去熔融固化的思维。。。。。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10-26 11:59 |只看该作者
向晚 发表于 2017-10-25 16:52
我完全不懂,看看你怎么说的。

用思考浓缩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样并行不悖,我才能真正做到人文之心,知行合一。。。。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10-26 12:01 |只看该作者
遇见未来 发表于 2017-10-25 18:12
自己去感悟的东西要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书籍高强一万多倍。所以,走自己路,由别人说去吧。
这就是文学。何必 ...

文学的理念范畴很广,只言片语难以尽述,我唯有尽己所能参悟其一已善莫大焉。。。。。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10-26 12:04 |只看该作者
提读。很有见地,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10-26 12:17 |只看该作者
烟雨竹城 发表于 2017-10-26 12:04
提读。很有见地,好!

谢谢烟雨支持鼓励。我自觉才疏学浅,班门弄斧,挂一漏万,还请大家不吝多补充宝贵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10-27 11:34 |只看该作者
哲学这门学问看似高深玄奥,但它早已深入我们的思维领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干地支,阴阳太极,八荒六合,三界五行,古代的先哲们早已为我们开启光耀天眼、衍生创世的三观。儒释道,形而上下,思而未绝,绵延数千年,支撑起一个中华文明矗立天下,雄起世界民族之林。更别说你我骨子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时而知而不觉,时而慎独自省地沁润着它丰裕的滋养,去芜存菁地继续传承着它亘古不灭的薪火。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10-27 11:41 |只看该作者
以哲学的视野看事物,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更能接近事件的真相。哲学讲究逻辑的严密性,讲究存在的合理性,更讲究科学的发展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10-27 11:47 |只看该作者
以逻辑缜密的思维发现问题,以二律背反的多元论分析问题,以辩证发展的实事求是观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哲学启迪明智,助人成事之功不可没,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10-27 11: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翰林三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