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炸油条那些事儿
说起油条这东西,想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吧,只是各地方言叫法不同而已。比方说闽南地区叫“油炸鬼”,安徽地区叫“油果子”,浙江有些地区称“天罗筋”,山东一带有叫“麻它”﹙音译﹚的,天津人叫它为“果子”,北京地区差不多都叫它“油条”,举不胜举,听起来似乎每个名称背后都有故事,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与秦桧有关的一段。 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卖国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姓丁的小食贩就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称之为“油炸桧”。这或许也是油条名称的来历吧?反正无以考究,只当故事一笑而过。 我最早接触炸油条的时间要追溯到七十年代末,那时正是供销系统最火的时候。供销系统下面的分支一般叫做某某供销社,都是以乡驻地村子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乡供销社有个油条组,常年下村炸油条,几乎十来天就轮到我们村一次,炸油条的地点就在爷爷家门口。可是幼小的我每次只能围着炸锅转,母亲舍不得钱给我买油条吃。有时爷爷会买上两根,分一截给我,现在仔细想想也不记得滋味了。倒是爷爷捉了蚂蚱放到他们的油锅里炸一下给我解馋的情景历历在目,以至于今天偶尔吃到烤焦的鱼虾我就忍不住会说真像炸蚂蚱的味道…… 后来没多久分田到户,还是这帮人下乡炸油条,可以用小麦换,家有余粮的我们终于满足地吃上了油条。 转瞬十年多,当我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竟也是到了供销社,不但学会了打算盘子、卖货、记账,还学到了炒菜、包饺子、搓麻花、炸油条等许多活计,如今想来真是人生一笔丰盛的财富。 那时我们炸油条用的是盐、明矾和食用碱,具体配比我记不清了,只知道和油条面很辛苦,要不停地揉搓,之后还要醒很长时间,然后又要不停地搭面,翻来覆去的,这样靠功夫揉出来的面炸的油条特别好吃,两大铁箱子油条每逢赶集的日子半头晌就卖光了。卖啥沾啥,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时间长了光闻那油味就不想吃油条了。 多年以后听说炸油条不再用明矾食用碱了,科学里讲明矾含有铝元素对人体有害,食品专家教给人们用鸡蛋、专用油条粉什么的来做无害油条,只是不知不良商贩加洗衣粉做出来的油条是谁教的?…… 我们家也很少吃油条了,怕极了早摊点上不明身份的潲水油油条,喜欢上自己变着花样地为家人做丰富可口的早餐,有关油条的那些事儿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留下的只有如此点滴模糊了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