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 8
|
三国中,智者们的失败 |
天涯狂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首先说曹操。
《三国志·武帝纪》载,董卓窃国以后,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讨伐董卓,各路诸侯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也在混迹其中。 董卓听说诸侯发难,立即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同时焚烧洛阳宫室。 曹操认为董卓此举大逆不道,尽失人心,是进攻的最佳时机。当时他慷慨陈词,曰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 可惜各路诸侯皆是乌合之众,鼠目寸光,没一个理睬他,于是曹操自己带着兵马西进,结果在荥阳中了徐荣的埋伏,差点连命都丢掉,狼狈逃回大本营酸枣。 回到酸枣后,他见各路诸侯“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于是弃合盟,投扬州,和夏侯敦等招兵买马去也。 应该说,曹操孤军涉险,以卵击石,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我欣赏曹操这一次失败。 因为曹操的战略目光是正确的,如果各路诸侯真的齐心协力,追击董卓,那么救回汉帝,铲除逆臣,安定天下的口号,就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另外,当时曹操只有几千兵马,名气也只局限在献刀刺董卓的年代,跟其他诸侯比起来,应该说还不是个腕,所以曹操只有敢拼,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曹操追击董卓的失败,只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只是一次小失败。曹操用这次失败,换来了两个宝贵的经验:一是各路诸侯,胸怀大志者,唯操也。这是对曹操最大的激励。 二是以后遇事要沉得住气,用兵要以智御勇。 有了这两条经验,从头再来的曹操,很快就又崭露头角。 年轻时的曹操,敢拼,而且善于笼络人才,但是曹操逐渐骄傲了起来,并且变得有些刚愎自用,因为他习惯了成功。 他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怠慢张松,从而失却西川。世人皆以为赤壁之战,是曹操戎马一生的最大败笔,其实错拥蜀中,这失败更大! 不仅曹操,刘备也一样。 刘备白手起家之时,事事谨慎,处处谦恭,等到坐镇天府之国了,就听不得群臣劝谏,一意孤行,为报私仇而兴兵反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导致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隆中对》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由此缺失严重一环,双面钳击,变成了单腿跃进。 诸葛亮的后半辈子,经西蜀,定南蛮,连东吴,伐北魏,虽然兢兢业业,却还是弥补不了刘备闹出的乱子。也许刘备闹出的乱子,本就不是一代人能修补的。 所以诸葛亮应该为以后的战争,储备人才。 可是诸葛亮似乎不太重视这件事,他忙着六出祁山。 虽然孔明先生挖来了一个姜维,可是只有一个姜维,要辅助容易听信谗言的阿斗,不够! 姜维武能比赵云,智能比周瑜,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国除了姜维这一个超级人才之外,蒋琬、王平、句夫、张翼、廖化、焦周等人,不是才干平庸,就是垂垂老矣,根本无法于兵精将广、国富民强的魏国匹敌。 对于后诸葛亮的蜀国来说,人才极其匮乏,对于后孙权时代的东吴来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难道这个时候,人才都出在北魏,东吴和西蜀就没有本土精英吗? 不然,当时西蜀和东吴,每年都有大批文人武士,投奔北魏。因为北魏的司马昭相不像阿斗的昏庸,也没有孙皓的残忍。君不正,则臣难贤,乱世中,一个昏聩的君主,不管他的势力有多强大,他都很难对人才形成吸引力。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感动得痛哭流涕,他立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在他看来,平定天下,恢复汉室,是对刘备最好的报答。 但是诸葛亮太自信了。 或许他没有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英年早逝。或许他没有想到,中原除了司马懿,还有那么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 和曹操一样,他最大的失败,不是在街亭,而是在于习惯了成功。 诸葛亮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全可以攘除奸凶,因为他从没遇到过比他更聪明的对手,所以他不知道,一群狼在一头狮子的带领下,可以战胜一只大象。 如果诸葛亮把六出祁山的时间,用在培养皇帝、网罗人才上,或者,只需要一次北伐,他就真的能和阿斗“还于旧都”! |
相关帖子 |
|
天涯狂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