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舟孤帆 于 2017-7-6 17:38 编辑
那天,凤儿唱的那首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的插曲—映山红。歌声先委婉凄凉后又激愤昂扬,听得人热血沸腾,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安子更是如此。 让小安子不能平静的并非是这首歌,而是凤儿本人。 其实他俩早就认识,两个村子就隔一条小河,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们就在同一个学校一直到初中。 凤儿天真活泼性格开朗,又能歌善舞。她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经常在学校或者去农村演出。于是凤儿在学校在当地也算名人。 小安子是从父辈那里知道朱家和张家祖辈间的矛盾的,不知何时小安子知道了凤儿就是朱家的后代。从那时起他从心底里排斥凤儿,他总觉得凤儿妖气十足。只是凤儿全然不知。 安子从来没有想到能在学校出名,偏偏有两件事情还真让他出名了: 学校门前要修一条马路,学校的任务就是要限期交一部分石子,校长把任务分解到各个班级,班级又把任务精确到每个学生。于是学生们带上框子铁锤下河砸石子。眼看交货周期快到了,但是收到的石子还差很多。校长发火了,给各个班级下了死任务,并且要把这件事情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 什么事情一提上政治的高度,那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于是各班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表彰的校长很是开心。于是要求各班上报先进学生,学校统一表彰。 小安子是上交石子最多的学生,本来学校按石子堆放的体积折合的重量是每人100斤,偏偏小安交了一千二百多斤,其他先进学生每人奖励一个榔头,给小安子奖励的是一把大铁锤,而且上面还扎了一朵大红花。 小安子在学校出名了,而且当上了班上的劳动干事。殊不知,这一千多斤石子是小安的父亲带上一帮亲戚几天几夜加班后又一班车一板车地拉到学校的。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是舍己救人。 那天学校的支农任务是植树,离他们植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蓄水池,水面不小但并不深。一个老太太正在洗衣服,不小心滑到了水里。初春的水有点凉,老太太要是镇静下来站起来就会爬出水塘,受到惊吓的老太太大喊大叫引来了植树的师生。小安子跳到水里把老太太拉了出来。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当时适逢正在学习雷锋。有人先是写了一篇通讯,在学校的喇叭上宣传, 校长发现这是个机会,指定一个语文老师写了一篇很是夸张的通讯。那夸张真是有点变味:小水塘变成了大水库,而且深达几十米。老太太掉进水里喊了一声就沉到了水底。小安子不会游泳却舍己救人,他想起了雷锋,想起了黄继光,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后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扑通一声跳进了水库,费尽周折潜到水底终于把老太太救了出来。。。。 通讯稿投到县广播站。 于是小安子成了名人,成了小英雄。 英雄就该得到英雄的待遇,小安子作为党培养的英雄被学校上报公社(就是现在的乡镇),公社党委破格批准小安子为新的预备党员。 那年那个学校出了两个新闻,一个是凤儿被县里的文艺班选中,另一个是小安子破天荒的成了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学生党员。 现在这两个祖辈是冤家的后人在高中却成了一个班上的同学,并且都是班委会成员。只是这祖上的恩怨凤儿一概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