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外婆出生在鲁南的一个小镇,其父是个讲诚信的商人。外婆在家最小,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两个姐姐。外婆从小聪明伶俐,深受其父喜爱。外婆七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病逝,家境日渐衰败,到了外婆该识字的年龄家里人也没心思请私塾先生了,所以很遗憾,外婆终生不识字。但外婆天资特别聪慧,虽然不识字,不论什么事情,只要外婆听过的,她一定会记得很清楚,她有过耳不忘的记忆力,外婆的一生是个传奇。除了外婆,到现在我也一直没遇到过记忆力这么强的人。
转眼已过十二载,十九岁的外婆,出落得端庄美丽。在一次庙会上被前去祭祀的外祖父遇见,于是就托人去为外公提亲。外公家是做买卖粮油生意的,家境比较殷实,外婆的母亲就替外婆答应下了这门亲事,所以外婆就成了我的外婆。外公排行老四,所以,外婆便成了四嫂、四婶。刚开始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家里人口很多,新娶的媳妇会受到婆、嫂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待遇。比如做饭洗衣服之类的家务活,分给外婆的会是比较重的,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轮到她吃饭了只剩下些残羹冷炙。这些外婆都毫无怨言,每天勤勤恳恳地把个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外祖母看在眼里,不动声色。过了几年,她最后决定把家让外婆掌管,当然只是家内花销,日常生活,亲戚来往之事,不管外面的生意。外祖母让外婆管家,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后来外公的父亲去世,没人执掌大局,家庭矛盾日渐增多,于是外公的母亲决定把家产四分,每家一份。就这样一个大家被分成了四个小家,外婆外公一家跟年迈的外祖母住东院,其他人都各自分院单过。
外婆跟外公相敬如宾,一辈子没吵过架,外公很尊重外婆,外婆的意见一般都听,他们一共生了八个子女。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外公突然肚疼难忍,去请的医生还没到,外公就不行了。那时候母亲只有四岁,坚强的外婆没有改嫁,一个人拉扯八个孩子,照顾着婆婆,还要打理生意。生活的重担狠狠的压在了外婆消瘦的肩上,坚强的外婆从没叫苦,就这样一天天的硬是把孩子们拉扯大了,其辛苦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易!外婆不识字,但是只要是外婆经手的账目,一件也不会错。多少油,多少钱,什么时候的账目,都会记得清清楚楚,这令很多人佩服,大家都说外婆是个奇人。外婆一共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几个孩子,外婆的孙子,外孙二十八个,每个人的生辰八字,外婆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只要是哪个母亲忘某个孩子的生辰八字了就去问外婆,外婆会很准确地说出他的生辰八字,一次也没有错过。外婆一生从没有健忘过,直到外婆九十多岁我们再问起每个人的生辰,外婆还是很清楚的记得,直到她去世脑筋也没有糊涂过,这令我们佩服不已。
外婆虽然是个女人,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抗战时期,很多伤员需要养伤,一般人家不敢把伤员接到家里来,外婆总是毫不犹豫地把最重的伤员接到自己家里来。有时候一藏藏好几个,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尽量让给伤员吃。有一次有个不知什么干部的家属受了伤,外婆把她接到家里养伤,刚过了十几天。鬼子大扫荡开始了,挨家挨户的搜红军伤员,外婆就把那女个伤员扶起来,穿上我大姨的旧衣服,头上包一条旧毛巾,这样就盖住了她的齐耳短发,脸上抹上些草木灰,让她坐在灶前烧火做饭的样子。伤员刚坐下鬼子就进院了,这时外婆一看那伤员穿一双支前老布鞋,而且还是大脚,那个时候村里的姑娘都是裹脚的,机智的外婆立刻抱了捆柴草一下扔到那双脚上,盖了起来,一边说:“死丫头,烧了这半天还没开锅呀,多加点柴草,快点烧,要你这样全家人还吃上饭了吗?还不都得饿死呀!”来人没看出异常就退了出去,外婆的机智救下了一个伤员。解放以后,那个干部跟妻子专程去我外婆家道谢,非要带三舅去部队,外婆没同意,说救人是本分,受人恩惠和照顾就过意不去了。
外婆遇事拿得起放得下,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家境富裕,遭遇到被抄家,所有家产一扫而空,就连藏在夹墙里的钱物也被破墙而取,院子也被征用作工作组工作的地方了。其实那些真不是靠剥削得来的,是外婆跟舅舅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再就是靠外婆勤俭持家节省来的。可有谁会听解释?任凭你再能吃苦再能干,有财产便是证据了,全家人都傻眼了,没有钱物可怎么活?外祖母就是那时候幽忧去世的,全家人都感觉暗无天日,整天哭哭啼啼的。外婆这时候说话了,把眼泪都擦干了,我们没做昧良心的事情,谁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天压不死人,钱没了我们不是都还长着一双手吗?以后都规规矩矩的干活,人家怎么过我们就怎么过。就这样外婆没倒下,一家人好歹挨过了那段荒唐的岁月,家也就没散了,这都是因为有外婆在。
外婆生我母亲的时候四十五岁了,母亲是她最小的孩子,也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但是外婆对我母亲也有固执得不近人情时候,那就是答应下了我母亲父亲的婚事。母亲刚开始不同意,外婆却做主定下了亲事,因为我父亲的家境比较富裕,祖父在附近也很有威望,外婆感觉比较满意,不管母亲是否同意就答应了下来,事后母亲哭闹了几次,外婆丝毫不改变主意,只好作罢。直到现在,母亲还经常说,要不是你外婆硬主张,我才不跟你父亲结婚呢,我们总是打趣地说,那是外婆慧眼呢。由于外婆生母亲的时候四十多岁了,所以我有记忆力的时候,外婆已经年近七十,历经过很多坎坷和劳累,七十岁的外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腰弯的很厉害,背也驼得也很厉害。听说外婆年轻的时候很高,但我见到外婆的时候,外婆的腰已经很弯了,所以会感觉外婆不是很高。小的时候,我一直感觉外婆都是年龄很大弯腰驼背的老太太。
外婆对我和妹妹很是疼爱,可以说在所有的后辈中,外婆最喜欢我们两个,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两个有多么可爱,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外婆喜欢听书,也喜欢讲书。听母亲讲不管有多么忙,只要有说书的,外婆就会尽快忙完工作晚上去听书。我们两个喜欢听外婆讲故事,其他的表哥表姐妹都不喜欢听。外婆有过耳不忘的记忆力,她听过七十多部书,什么《杨家将》《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卖油郎独占花魁》《隋唐演义》中的《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等等,凡是她听过两遍的都能原汁原味的讲出来,一部书外婆总是讲比较精彩的那几回,因为外婆讲述动听,我跟妹妹老是为着外婆转,有时候晚上我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跟妹妹到现在还在为外婆的超强记忆力感到惊奇不已。用我外婆自己的话评价自己:“要是在赶考的年代,我不中个状元那也中个探花。”到了我们上学了,我们自己能看书了,很多故事我们都了解了,每逢假期去外婆家,外婆还是给我跟妹妹讲故事。有时候我们早就看过那些书了,故事的情节早已知道了,可是看外婆那么想讲给我们听,我跟妹妹就会坐在外婆面前仔细地听下去。
每个假期我跟妹妹都要去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其他表哥、表姐妹也去,但是外婆好像对我们两个更是喜爱,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先给我们两个吃。外婆有一个糖罐子,里面总会有半罐白糖,红糖之类的,每次去外婆家馋嘴的表哥总是喊着要吃糖,外婆总是说让你两个妹妹先吃。外婆说话很有分量,尽管表哥不乐意,也要乖乖的先给我们两个。有一次表姐跟我姨说,外婆为什么喜欢妹妹,我姨说,因为妹妹们小呀,其实外婆喜欢我们两个,主要是因为我们两个喜欢听她说书有关。我们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会给我跟妹妹五元或十元零花钱,说我们两个喜欢看书,就用那零用钱买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其他的孩子外婆从不曾给他们零花钱的。外婆做饭很好吃,小时候的我很挑食,但是外婆做的饭我很喜欢吃,每顿饭都吃得津津有味的,到现在还时常回味到外婆的饭菜香。
一九九一年冬天,外婆快要过九十五岁生日了,外婆却没能等到那一天,由于我快要期末考试了,家里人没敢告诉我。等我放假回家时,是外婆上五七坟的日子了,我跪在坟前泣不成声,我那外婆,我那亲亲的外婆,被埋葬在那堆黄土下啊,我再也看不到她了!我跪在坟前泪如雨下。外婆,我亲亲的外婆,您再给我讲个《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吧,我一定认真地听。外婆,我亲亲的外婆,让我再给您捶捶背吧,我一定格外小心,不把您捶疼了。外婆,我亲亲的外婆,让我去哪儿找您去呀?!
外婆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直到现在我还是非常想念她。提起外婆,我跟妹妹用“传奇”来形容她老人家。外婆,您不用再拄拐杖了吧,您在天国不用再总弯着腰走路那么吃力了吧,您不再那么操心受累了吧,您好好休息一下吧,愿外婆在天国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