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隐士 于 2017-2-12 14:37 编辑
除夕,吃过年夜饭,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全家人就开始忙着手机抢红包,就连我这年近古稀之人,也乐此不疲地拿着手机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无论是朋友圈还是亲戚群,不管几角、几元,金额多少,只要红包往群里一发,那就是一阵猛戳,瞬间就被瓜分完。抢多抢少无所谓,只图开心快乐,群里气氛火热。 随着微信消息提示的声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生怕漏掉一个红包,玩得兴致勃勃,好像再没有什么事情比抢红包更有味了。一天共抢了七十九个红包,其中还有十五个手气最佳。在这些微信红包里,有来自孩子们对父母新年的深情祝福;有来自亲朋好友热情问候。手机里一个个闪烁的红包,凝聚着亲情友情和浓浓年味。据微信公布的微信红包鸡年除夕大数据报告显示,除夕微信红包收发142亿个,比猴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五, “手机红包”已然成为今年春节新的年俗。 春节发红包的风俗,已经历史悠久。所谓红包就是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到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意在期盼老人健康长寿。 说到红包,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儿时给外婆拜年,外婆给压岁钱的情景。初一的清晨,穿上新衣服和母亲一起去给外婆拜年,一进门就跪在堂前摆放的圆形草墩子上,给八仙桌上正襟危坐的外婆叩头,并一字一句地向外婆说着在家里已经背了好几遍的吉利话,祝外婆高福高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婆听了乐不可支,笑得前仰后合,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给我,少不了要夸我几句,“说我聪慧,将来是读书的料子。”我接过红包眉开眼笑地跑到屋外,让他们大人围着桌子喝茶聊天,在外面我兴奋地打开红纸包,里面有五张崭新的一角钱,顿时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富翁,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五角钱可以买好多东西哦,买糖葫芦,买小面人,买连环画,感觉有压岁钱真好!可以在邻家孩子们面前显摆一下了。 随着时代变迁,红包里的压岁钱也是行情见涨,从几角到几元几十元,再到现在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无论红包里的压岁钱多或少,红包文化一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它与年俗文化相伴源远流长。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是体现和谐相处的友好情结。 听见老伴说﹕“快点,群里有人发红包了,快抢!”我推开思绪,连忙拿起手机,目不转睛地抢起红包。的确今年春节,手机抢“红包”也成为我们家乐此不疲的事情,一家老小都成了低头一族。从五十年代五角钱的小红包,到今天百元、千元的红包,还有在电波传递的手机红包,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时代在飞跃,科技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红包里变迁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