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9-4 23:16 编辑
解诗求原 ——透过诗词热现象浅谈诗本义 作者:木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这句诗用来形容当下的诗词现象再恰当不过,各地诗词协会相继成立、诗词社团犹如雨后春笋、诗词q群微群数不胜数、诗词网络论坛人气飙升、诗词民刊比比皆是……神州大地出现了空前的诗词热潮。究其原因,不外五点,一是人民生活富足为诗词热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二是文化复兴的时代为诗词热建设了良好环境;三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宝库为诗词热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丰富营养;四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高雅情趣,陶冶情操,展现个人魅力使得写诗爱诗成为了一种时尚;五是网络的便捷为诗词热搭建了诗友交流学习的更宽的平台,使得晒诗侃诗蔚然成风。“当春乃发生”,诗词热现象可谓应时而起,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复兴梦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声势浩大的诗词大军中有意气方遒的少年学生,有年届九旬的高龄老翁,最为活跃的应该是中青年诗人,他们是诗词热潮的主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诗词的水平。由于众多诗友的地域差异、年龄悬殊、生活经验不同、文化结构参差等原因造成了大家对诗词的认知不一,故诗作良莠不齐、诗观各异,甚至陈词滥调、低俗情趣、堆砌凑句等诗词乱象也屡见不鲜,着实令人感叹。感叹之余,又不免引人深思,到底什么是诗?诗的要义是什么?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认真研究,写出来的所谓诗作肯定是要闹笑话的。要搞懂这个问题不难,搞懂“诗”之一字足矣,我们中华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祖先的造字非常精妙,一个“诗”字有“言”、“寺”、“土”、“寸”几个分解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含义已经道尽了诗词的本义和真谛。
诗之言 言者,语言、表述、表达也。诗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要写好诗词,首先要学好汉语语言知识,从字的读音字意、词的结构用法学起,要积累大量的词汇,要掌握灵活的运用,才能条理清楚地表述事件,表达所立之义,以求其美的呈现。试想我们如果要编织美丽的花篮,是不是应该先精心准备加工好的篾片或麦秆?否则,只会扯草草凑笆篓,就象“逢月七屿雀鸣鸣,牛郎遥穿织奴星,雪白晨夕汇佳节,虹搭良乌遇相情。——摘自某网”这首自以为是的诗一样徒添笑柄。这样话都没有说明白的东东也叫诗?充其量算是二十八个字,幼儿园的小朋友凑两句也比这个强。
诗之寺 寺者,庙宇也,乃金碧之大殿、神圣之净地。故作诗应虔诚,待诗应敬畏,文字应干净,立意应高雅,即要神性写作,所吟所咏要有思想性,要有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或灵魂深处的细微观照,从而求其善。神性写作并不是不能随心写作,而是不能随意写作,凡成诗者,情、趣、理必有其一,无情、无趣、无理何以为诗。情者,应以大众之情怀,高尚之情感为佳;趣者,应以顿开茅塞、予人惊喜为妙;理者,应来之有据,试之皆准为高。言于此,我们来看张宗昌的《咏泰山》,有趣吗?有趣!所谓有趣不是诗本身有趣,而是写这首诗的这个人有趣,这人到底是个啥样的人,这么搞笑,不仅废话,而且癫狂。
诗之土 土者,万物生发之根本也,生存之所依也。亦指疆域、大地、本土、地方,而兼朴素之意。故诗必来源于生活,需要诗意栖居、真诚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和题材,置之诗的语境之中提炼升华出诗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真情实感,即使是最朴素的语言也能动人心弦、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贵真,这也就是要求诗词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色彩,诗词既为中国特有必须要有中华文化之内涵,忠实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系于时代,又天马行空。在很多论坛,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诗词,辞藻华丽,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貌似佳作,但究其根本却不合时宜、不合常理,终归是虚无缥缈,一团幻影,言之无物。
诗之寸 寸者,法度也,亦指短小精干。诗词有诗词的章法,绝句的起承转合、律诗的对仗、各种词牌的具体要求等都需要认真揣摩和全面掌握,诗词的各种修辞表现手法也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包括用韵和避免一些常见的诗词通病都要有所讲究,要追求一种形式美和艺术美统一。同时,词句要洗练,意象要凝练,要于小处见大,要化平凡为神奇,要有点睛之笔、出彩之句,亦即诗眼,也就是亮点,要能吸引人的眼球,能抓得住读者的心。否则,形式再完美诗词也是平庸之作,嚼之无味。
“诗”之一字,还可细分到一笔一划,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蕴藏了无穷玄机,有待于有心人去作进一步的研究,去探索诗词的奥秘,追寻诗词的本义。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是华夏灿烂文明之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凝铸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灵魂,是神州大地一朵久开不衰的鲜花。历代的名家大师,经典的不朽佳作,一座座令人景仰的高峰,汇聚成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像一尊传世的宝瓶传到了当今,谁又能为这个传世宝瓶再添新花?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作诗,我们又能为后人留下什么,是摆在当今诗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敢奢求逾越,甚至不敢轻言攀登,默默地汲取中华诗词之营养精华,默默地致力于传承和延续,在诗词持续升温的繁华景象背后,默默地耕耘,默默地书写,默默地坚持着诗的本义,则问心无愧矣。
涛声依旧点评: 《解诗求原》一文是针对当前传统诗词创作热潮语境所进行的冷思考。该文在肯定当前传统诗词热潮,简要剖析其产生原因后,将重心放在对“诗”字几个构造分解部分的逐一阐释上。通过这种独具一格、别出心裁的阐释,该文较好地揭示了诗歌的本义和真谛,可谓有破有立、正本清源、豁人耳目。不足之处:一是该文主体部分与传统诗词热这一讨论主题的关系不够直接、紧密;二是该文开头两段中若干文句有待进一步理顺。
抱朴书生点评: 此文胜在见解独特,视角新颕。所谓论文,若人云亦云,或角度手法流俗,则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