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沿线乡镇上,在墻壁上写抗日标语的中央宣传工作队
近年来,军统的抗日事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但军统针对日伪的暗杀活动中,在最前线直接以命相搏的那些刺客,其身份依然相当模糊。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 上海,大量底层普通市民,战斗在暗杀日伪的第一线上海是军统在敌后最为活跃的地区。1932年上海站仅160余人,1939年已有上千名特工。除毕业于黄埔、警校的干部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雇佣和运用人员,“学者、专家、银行职员、僧侣、江湖豪强、地痞流氓等鱼龙混杂”。①曾在战时主管上海军统活动的陈恭澍后来回忆,“平常日子倒没有什么,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身蒙其害或身受其苦的当事者,也就是被我们‘运用’中的那些志士、烈士们,全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无名英雄’。”②针对日伪的很多大案,出手的正是这些普通百姓。 上海沦陷之初,接受军统领导的孙亚星领导的暗杀团体一度十分活跃。孙读过一些书,后在上海做手表生意。他的暗杀队招募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徒、店员,还有难民。 1938年“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孙亚星计划搞一次大行动。第一个被招募的人名叫周守刚,是一名穷困的印刷工,在上海依靠亲戚提供食宿。孙亚星的手下周守刚承诺,只要他肯参加暗杀汉奸的行动,就帮他找一份工作。招募的第二个人朱仲虎,当时因生病而失业,同意充当行动中的信使。第三个是17岁的少年陈开光,小学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工作。陈开光在行动前,才临时向孙亚星学习了投掷手榴弹的方法。7月7日的行动中,他们抛掷了18枚炸弹,炸死了两名日本工厂职员,使那天成为“一段时期以来,上海最紧张的日子之一”。 不难想见,这样一群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又缺乏经验的刺客,很容易失手落难。在暗杀为日本人做翻译的郑月波后,陈开光被捕,坦白了一切。随后,孙亚星等人相继被工部局逮捕,移交给了日本宪兵队。孙亚星在受审时说,“所发生的对付汉奸的暗杀事件,比我指挥的要多,由此看来,上海有不止一个的暗杀组织像我们一样活动着。”③在其他暗杀团体之中,同样有很多周守刚、陈开光这样被临时招募的普通人。 1939年4月,席时泰被暗杀。此人充任伪上海警察局的秘书主任和卫生处处长,被誉为“与日本当局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勇敢工作者”。杀手共有三名。为首者是23岁左右的袁德昌,他在1939年3月碰到与自己同龄的浦东人赵志祥。赵志祥13岁时在法租界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出师后在外国服装店当过售货员,1937年失业,此后在日本造船厂干过苦力,帮朋友做过临时裁缝活,难以糊口,夫妻被迫分居。 袁德昌向正在找活干的赵志祥说明了特工身份,赵志祥生计无着,接受了这个极其危险的“工作”。赵志祥住进了袁德昌提供的住处,并见到了第三名同志——20岁的彭福林,在一家餐厅做侍应生。袁德昌每天为他们供应饮食,并在4月的一天带来一封来自宁波的信,内容是勉励他们完成“中国四亿人民”交给的任务,“热爱祖国,支持组织,不辜负领袖蒋总裁之期望,消灭敌寇,铲除汉奸!” 行动中,赵志祥拿着袁德昌给的1角钱,在席时泰家门外的小摊上,租了4本小说,佯装看书,监视往来的巡警。很快,袁德昌开枪打死了刚要出门的席时泰,随后安全脱身。赵志祥从事暗杀这一行仅仅月余,慌乱中又跑回他们之前居住的地方,见到重伤的彭福林,两人在医院中被工部局探员逮捕。彭福林伤重去世,赵志祥在招出所知道的一切,被移交给日本军事当局,处以死刑。④ 在1939年前后,这些普通底层市民参与的暗杀活动持续不断,以至“伪组织傀儡,一再被杀,上海郊外所租伪市府,大小伪员亦莫不心惊胆裂。伪市长傅筱庵,伪财政局长周友常,伪土地局长范永增……均非常惧虑,连日秘密计议对策,决施行种种防范方法。”⑤
沦陷时期的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