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阿色 于 2016-7-24 08:33 编辑
从名字谈起的诗歌———清晨即起。
第一部分
诗歌与人一样,我们不可能透彻全部,然后再评之。如果这样的话,就算是盖棺也无法定论。先说明一下,阿色评诗。边看边说,也许到最后的结论是荒唐的,姑且就让它荒唐下去。这是,最初的感觉。反复咀嚼,玩味,赏析,是后来的事。
首先,诗的题目。是我喜欢的风格。没有刻意,随性而自然。如白云飘动,河水流淌。有的人不喜欢,正是因为这份闲适和随性。比如,我的诗歌《你长得那么高》。朋友江城子评论,总感觉这样的文字不适合作标题。标题,一般来讲,作用无非有以下几种:1线索2中心3主旨等等。但我们看一下这个标题《清晨即起》 显然,它什么也代表了不了。只点明了一个时间点,清晨,起来以后。这正是我喜欢的创作基点。也就是说,这不是一首先立好主旨,再组织材料,然后有备而为之。这是一首,诗歌找上诗人的诗歌。不得不写。率真的,自然的诗歌。《清晨即起》可以说是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说不是诗歌的题目。从题目,诗歌就开始了。我就认,这就是好的标题。而不像有的诗,题目你看不懂,诗歌看完之后,更想不出这样的题目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原因很简单,那首诗不是自然喷发的。有浓浓的匠心和刻意。这也是现代诗歌的一大特点。云里雾罩,不知所云。意象纷呈,深奥难懂。
我们再看正文。第一节。“扫蛛网,去尘埃”。我们看读一下便知,从题目到正文的过渡。一点也没有磕磕绊绊的感觉。 而一个人影悄然浮上水面。他是一个老人,农妇,远归的游子。(应该不是一个小孩子)蛛网,尘埃——暗含了主人公的历史背景。当然,这一切都是“暗格”的。接着往下看,苔藓很明亮,给这首诗歌涂上了光亮的色彩。这三句,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应该是一个朴素的,有点悲伤的,但不失亮光的一个人。也就是说,诗人和诗歌不是病态的。充满正能量,极积向上。这样的诗歌是我喜欢的。
此处"苔藓很明亮"这句话,让人感觉“意外”。怎么就写上“苔藓”了。我认为这正是诗人的独到之处。苔藓,是离地皮最近的人。索求最少的而顽强生存的人。如果,换句“槐树是高大的”。那就不是诗了。与层层迫近的诗核是相悖的。
“太阳挂在门楣上,像钟表”。这个像钟表。此处的比喻不管好与不好。我认为都是多余的。原因很简单,扫蛛网,去尘埃(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小事情),在一个人平静的内心。不正是一盏滴答跳着的钟表么。你再说像钟表,就很多余了。诗人在这里,有一种自我挤入之感。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喂,你看镜头了。所以去掉“像钟表”。只留下“太阳挂在门楣上”。
“驼背老人在水边种丝瓜
一身白色短袖,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的站在晨光中
小土块滚进了水里,叮咚一声”
小土块滚进了水里,叮咚一声 这一段,这句,动静结合。风格统一。
语言好,气韵是一体的。驼背老人的出场,描摹,叙述。自然,和谐。基本上完美。
好了,此诗的第一节的主要内容说完了。很简单的内容。换个人写,差不多也能说完整。关键是,诗人的主旨在哪里呀。(这样的事儿,谁没见过呀)
这就是诗意,也就诗的核心,要出现了。
(这也是卒章显志的传统的表现手法。 而有的诗,诗核的出现,不是这样安派的。这是另外的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单独找探讨。)
就这样沿着他们走过的路
再走一次
把他们经历过的
再经历一次
他们是谁,是水,是阳光,是小土块,还是手里的农具。
是丝瓜的种子,在想像中长大的丝瓜蔓。这一切综合起来,是一个驼背老人的化身。(这可不是一个毫无关连的老人。是亲人,是他,是她,是未来的诗人)。是什么都可以,诗人借助这些平凡的光影。表达了内心。
当然,诗无达诂。可能还有许许多的解释。这就是诗的力量,给你感动,并给你无穷无尽的想像。言尽而意未穷,空山有鸟鸣。
这是第一节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接近完美。表现手法,独特。
然而我必须得提一提,这里的表现手法。是我见过的。诗人微紫曾经有过这样的诗歌。所以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也不必太多推崇。李白早就写过,东风已绿瀛洲草。我说这话,不代表什么。但愿,麒麟镇老师也不必多想。6星里的人,有这样说,也有那样说。本着诗歌的求真与热爱。我只讲
我所看到的现象而已。
为求客观。附微紫老师一首,供大家对比赏析。
回来
诗人—微紫
我现在才明白
爬山虎冬天的枯藤是它留下的路
如今,它顺着这条路回来了
春天也是这样回来
事物们都有自己的秘密通道
因此,我反复地看见它们
我借着一缕槐香回到故土
星光,花瓣,蚊蝇……在我眼前纷纷纭纭
我被它们一一看见
这股强烈的潮水无法抗衡
我只有让它淹没
微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山东作家班学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青年文学》、《中国诗歌》、《文艺报》等,入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等各类选本,入围“闻一多诗歌奖”、“2013华文青年诗人奖”,获“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赛”诗歌奖等。
从名字谈起的诗歌———清晨即起。
第二部分
(2)
一双揉碎土地的手
合起来。吸烟,咳嗽,小病一场
坐在水边垂钓
佛喔,每一秒提醒我一次
虫鸣在草丛中
光芒在内心
很多遗失的种子在彷徨
有些发芽,找到了合适的居所
有些还在泥地上等鸟雀
天空拥抱过的躯体长得更高
被风吹散的白鹭挨在一起
两个相逢的灵魂靠在一起
南风吹来
时间有鱼腥味
第二部分 我认为是第一部分的插叙。诗歌需要这样的插叙吗。
在这首诗里,我的看法是,完全没有必要。从书画角度来看,纸角的
的梅花,山洞中的火车,不必全部画出。留白更好,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这部分,我感觉好像是第一段的解释。 我个人的看法,删去。
又看了看,感觉可以单独成为另外一首诗。
第一节的主角与第二节的主角,关系不大。如果以“我” 为主角,两节可以混在一起,不过可惜了,第一节单独存在,更为精彩。
阿色读诗
———只记录自己读出的感觉。麒麟镇老师可一笑看之。不必当真。
2016.7.23
诗歌属于懂得它的人————再论麒麟镇老师的《清晨即起》
实话实说,这篇评论是我看过唐三百老师的评后。有感而发。
之前的事儿,我们撇下不谈。既然是擂台赛。对手,也是老师。
清晨即起
文:麒麟镇
(1)
扫蛛网,去尘埃
苔藓很明亮
太阳挂在门楣上,像钟表
驼背老人在水边种丝瓜
一身白色短袖,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的站在晨光中
小土块滚进了水里,叮咚一声
就这样沿着他们走过的路
再走一次
把他们经历过的
再经历一次
这次重点论述的是“干干净净”是否多余。
唐三百老师的原话——“还有两个干干净净的用法,有些刻意,作者露出了雕琢的痕迹”
果真是这样吗。这也是我特别反感的一面。要是没有读懂,就不要妄下结论。
我的观点是:要是把两个干干净净去了。那么我对麒麟镇老师的诗学修为就大为怀疑了。这两个干干净净,绝对不能去。这里透出的是文字灵性,妙不可言的诗意。与诗歌整体有机统一,不可或缺。
理由如下:
这首诗(第一节)整体上是写一个老人多苦多难的一生。前面的蛛网,尘埃
苔藓可互为印证。种丝瓜也有很深的用意。这暗指老人积极乐观,平和的人生态度。人老了,但心态还是充满希望。那么,白色短袖。诗人为什么写白色短袖。不写黑色长裤呢。在我看来有几点,1长裤不适合劳动;2短也与苔藓呼应。(索求少)3短,也与驼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4白。白代表一种空白。(人老了,所有的繁华也如同烟云.很多事情都看淡了。淡了,也就是一种“白”)
综上几点,我们可以说。干干净净正是对这种心态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通俗的呈现(诗歌的诗意必须在文字里自然透光。此处处理得很好)。
所以我们再看,干干净净的白色短袖,干干净净的晨光。不是很好的诗歌句子吗。干干净净,代表了,空,轻,淡然,恬静,也与后面的响声 土块 流水 有重量与力度的对比。精彩!精彩极了!
诗歌属于懂得它的人。
2016.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