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那个评论帖子转几句过来,跟江河月老师讨论。
——醉笑以为:作为表现农村风土人情的小说,就应该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平直口语来叙述故事,文字越朴实越有味道,因为方言是最具表现力的。
——人物语言与人物的性格、身份贴的不够紧。
一般来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中,塑造人物是最重要的,而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应该跟他的身份,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相符,又要有这个人物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个必须给写出来。
如果小说中的人物不分男女老少,东南西北,一概说普通话且文采飞扬,好像个个都受过高等教育,既不真实,也不生动。
本篇小说的环境背景是南方农村,人物是普通农民,那就应该让人物的语言,对话和内心独白,体现出这些特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谁,是什么文化程度,什么身份,什么性格,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让你笔下的人物说他们自己的话。
这位名人叫醉笑。
本篇小说中的人物,父亲顺伯是一家之主,六十多岁,没读过几年书,又是个敦厚朴实的农民;女儿哑妹三岁就半哑,应该没什么文化,但善良聪明;两个哥哥应该读过几年书,出去打工也见过些世面,这些人物的语言应该是有区别的,在“家庭会议”这个重要环节中,作者正应该通过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把人物他个栩栩如生。
还有父亲的那封信,信的内容、文笔,是表现父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全篇推向高潮的绝好机会,但本篇文中的那封信,至少是个高中生的水平,这既不符合环境背景,也不符合人物的特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生命。
福楼拜说:文字上升为语言艺术,就是要为内容寻求最完美的形式。
再丰富的材料,再深刻的主题,再精巧的构思,最终要靠语言来表现,一篇文章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作者的文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