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河月 于 2016-6-10 13:14 编辑
第11回、走出大山
母亲桂珍也真会选择时机,趁几子向自己说出与山子相好而高兴的当儿,也将自己与凳子好上了的事,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女儿。
女儿一听,微微一笑道:“母亲呀,这事我早就知道了。”
“是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不怪罪母亲吧?”
“怪什么呀?您也不容易,何况凳子叔也是个好人,女儿从心底里愿意呢!”
几子接着还将那次拿毛巾时看到的情形告诉了母亲。
桂珍掠过一丝羞涩,却也心情舒畅起来。听女儿这么一说,一块石头落了地,高兴得将女儿抱了拢来。
几子建议道:“母亲,我们四个人不如坐在一起将这事挑明,以后相处会更和谐大方,特别是床铺,也就顺理成章作好安排了:您与凳子叔同睡一床,我与山子睡到一起,将原来的两男两女同性一床睡,交换成两对男女异性一床睡,大同大,小与小各得其所,刚好配对,这有多好啊!”
“要得,要得,这是个好主意!”
母亲十分赞同几子这一意见,于是这天晚上,两男两女坐在一起将两两结为夫妻的事拿到了桌面上说了,四个人都十分高兴,皆大欢喜。
两对夫妻无需“非诚勿扰”的忠告,不要“我们约会吧”的浪漫,就直截了当地配对成功了。
母亲与凳子顺理成章成了夫妻,几子与山子幸福地成为了两口子。
这简直是一出“爱情连连看”的好戏哩。
这就是大山里的爱情,大山里特殊的集体婚礼,没有婚纱,没有仪式,没有婚宴,而且如此直截了当,简单、明了。
再说凳子的姑妈,当年因为想逃离王家庄,才嫁到小镇子上去了。虽然没住在镇子中心,却也是镇子的“郊区”了。
姑妈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外地去了。一个儿子在身边,没多大出息,就在镇子上做点生意,生活还不错。
姑妈唯一挂念的就是凳子。因为凳子家再没有别的人了,凳子父母过世得早,留下凳子没结婚,姑妈想着自己娘家就这样萧条败落,时常忧心忡忡。自己曾多次想关心这侄儿,为他成一个家,可是总没有合适的对象,人家不愿意嫁到这个偏僻的穷地方来。无奈自己以前的家庭状况也不怎么好,没有办法让侄儿同自己一起生活。所以一直留着这个心结。到了七十多岁,她怕自己死去,儿子这边倒没有多大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凳子,所以时常当儿子说起自己的心愿。
凳子姑妈的儿子也很孝顺,很听母亲的话。凳子姑妈见儿子盖了新房,就想将原来居住的老屋给凳子住,想将凳子接到镇子里去,相隔得近,照顾起来也方便些。其实,姑妈还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凳子住到镇子上来了,若是哪儿有离过婚的、死了男人的寡妇,适合的能为他弄上一个,或许为娘家添个丁也未可知。
凳子姑妈的儿子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也同意了母亲的意见。
凳子姑妈见儿子同意了,心中一高兴,就要儿子亲自去接凳子。此时,凳子却住在大山之中,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
凳子姑妈的儿子到了王家庄,却没有见到凳子,就向庄上的邻居打听。邻居告诉他:凳子已经做了上门女婿,住在鲤鱼冲,现在已经是一个四口之家的户主了。
凳子姑妈的儿子听到了这一情况,心中很惊奇,怎么几个月没见到凳子,情况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一下子成了一个四口之家的户主?他虽然心里有些怀疑,但又怕是真的,心想:若真是这样,我就不好去接他了。
他这么一想,就拿不定主意了:不去接吧,又觉得没了却母亲的心愿,去接吧,又觉得不好叨扰人家。他犹豫了一会,自己不了作主,便无功而返,回镇上将情况告诉了母亲,让母亲定夺。
母亲听儿子一说,也不相信,因为前不久的那次见面,凳子却没有透露过半点这方面的信息。如果真是这样,这等大事,凳子应该会告诉她。
儿子听母亲这么一说,也肯定母亲的判断,表哥几十岁了结不到婚,怎么可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突然结婚了?听那人说还有一对儿女,这变戏法也弄不出来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那么,王庄的人反映的情况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弄个明白,母亲更想弄个明白。
于是,凳子姑妈派儿子第二次来到王庄,一定弄清楚凳子究竟住在哪儿。在王庄人的指点之下,凳子的表弟就往山里走来。
事有凑巧,这日,正是凳子带着桂珍想到王庄来住一两日,因为几子怀孕了,桂珍想到王庄这里来买点鸡鸭补品之类的东西,让几子补补身子。
半路上,凳子与表弟撞上了,两人都很吃惊:凳子怎么也不相信表弟为何要到这大山里来。表弟也想不到表哥还真的结婚了,带着个女人出山来了。难道王庄人说的都是真的?
表兄表弟相见,虽然都吃了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凳子便将表弟带回王庄,然后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表弟。表弟听了,啧啧称奇。
表弟也将母亲的心愿告诉凳子,凳子很是感动,觉得姑妈对自己情深意重,也感谢表弟的深情厚意。
凳子要表弟先回去将情况告诉姑妈,自己也要回到山里与山子几子商量。
表弟道:“我建议你们都搬到镇子上去,这比在大山之中要好得多,不仅仅生活的改善,更主要的是对后代的养育。”
凳子道:“弟弟与姑妈的心意我领了,我觉得弟弟说的是道理,只是这事重大,要征得大家都同意才好。”
表弟也不勉强,就回到镇上等待消息。凳子与桂珍简单买了点物品,就急忙返回山里去与山子和几子商量。
凳子先表达了个人意见:“按照我个人来讲,我是不愿意到镇子上去生活的,在王庄,在这里,我已经生活习惯了。但按照现实情况来说,我还是同意到镇子上去,因为山子与几子已经结婚,几子又怀孕了,今后有了孩子,在镇子上生活,对于孩子今后的培养、教育,增长见识,各个方面都会好些。”
桂珍道:“我其实也不愿意去,在这里生活很安静,感觉也很好。”
几子道:“这看凳子叔是什么想法,我没意见,去有去的好处,不去有不去的安定。”
山子道:“这大山里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我已经过习惯了,不愿意走。”
凳子又道:“要说,我与桂珍去不去无所谓,在这里生活习惯了,也安逸。而山子与几子却是应该去。你们要为后代着想。这里,连学校都没有,孩子今后还是要读书的,不能象我们这辈人,扁担倒在地上,不知道是个‘一’字。这样吧,我去与姑妈和表弟商量,看他们的意见怎么样。我想,姑妈家的新屋,我们是不好去住的,表弟他们一家子要住,我们去就挤着他们了,弄得大家都挤着,不好。如果是姑妈家的老屋,我也知道,并不宽敞,我们四个人都去的话,比住在这里还拥挤,除非有更宽敞的地方。如果没有,那就不如让山子与几子去,我与桂珍就到这里与王庄生活,只是现在不知道姑妈的意愿。”
四个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同意了凳子的意见。
第二天,凳子就直奔镇上姑妈家。
凳子一去,姑妈就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了凳子。凳子也知道表弟会将自己的情况向姑妈说了,但他还是重复说了一遍。虽然姑妈觉得并没有血缘关系,但觉得也好,山子做了凳子的义子,娘家总算又将这根藤儿牵起来了。
凳子知道姑妈是想将旧屋给自己住的意思后,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问姑妈是否同意让山子与几子来住。凳子的姑妈愣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愿意,她的想法是给凳子住,而给这两个突然冒出来而又没有血缘关系的孙辈住,自然有些想不通。
凳子就做姑妈的工作说:山子原本就是个孤儿,现在已经是自己的儿子了,他来这里住是一样的,今后自己老了,还是要靠山子养老,这房子也还是要给山子住,只不过提早了一点而已。再说,山子与几子在这里住,自己会时常来看他们,当然也会时常来看姑妈。自己在山里已经住习惯了,而且这样分开住,大家都宽敞了。
姑妈的工作终于做通了,凳子高高兴兴地返回大山里,将情况告诉了山子他们。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