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 8
|
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文明转变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秀秀 于 2016-5-15 20:50 编辑
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文明转变 ------读刘江波长篇动物科普小说《猛犸河谷》 文/秀秀 文学即人学,人学即动物学。文学就是要触及动物的灵魂,且延伸到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里。 故而,作家不能遗忘人类的本源,发现历史的隐秘,还原历史的本真,展现自然界的一些丛林法则。让当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回顾百万年前自然界面临的腥风血雨。 基于此,东北作家刘江波推出长篇力作动物科普小说《猛犸河谷》,目前已上市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猛犸河谷》虽为儿童读物,小说所蕴含的生命的力量,人性的反思,却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到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群。 一万年前的美洲大陆是什么样子的?原始人靠什么生存?它们怎样截获食物?肉食为主,草食为辅?还是草食为主,肉食为辅?原始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较量,孰是孰非?在智慧的人类面前,动物灭绝现象时有发生,站在食物链的最高层的原始人,它们和动物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作者刘江波花了两月的时间学习美洲历史和地理,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初稿之后,九易其稿,力争真实呈现给小读者一个古老神秘的原始森林,以及森林里众野生动物之间的厮杀和斗智斗勇,从而串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战斗大画面,令读者沉迷其中。 《猛犸河谷》中的猛犸是动物中的“巨无霸”,体型类似于现在的大象,身高在五米之上,体重超过十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却是温顺善良的食草动物。当人类的活动频繁起来,狩猎成为人们的生存手段,直接威胁到了猛犸的个体生命。 猛犸河谷对面的苍鹰部落,彼此相望,互不侵犯。一次,机缘巧合,猛犸埃塔哺育了苍鹰部落首领的女儿阿依达,于是,人类和动物的良性互动产生美好的情愫。在苍鹰部落的叛徒提可多数次捕杀猛犸的行动中,阿依达充当了猛犸的保护神。在落难中,阿依达救助了幼小的灰狼加尔琪,和两只雄性剑齿幼虎,人性的伟大力量得以彰显。 文中出现了大量野生动物之间的拼杀和搏斗,恐狼、短面熊、金花鼠、短尾猫、白靴兔、响尾蛇、巨爪地懒……其场面惊险,无一不牵动读者神经。 故事情节的进展,环环相扣,科普资料的镶嵌,巧妙杂糅,读者领略到知识的同时,随着阅读兴趣的加深,仿佛置身神奇的环境中,与原始人共舞。 作者采用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不经意中,埋下伏笔,关键时刻,完美结合。比如,阿依达随着猛犸迁徙回归猛犸河谷的途中,那只自作聪明不服统领的雌性猛犸苏辛和另一头雄性猛犸忽然不知去向。在提可多伏击野狼岭时,它们双双出现,一头被恐狼和鬣狗分食,一头落入了人类的圈套。 再比如,短面熊和剑齿虎的较量中,雌虎被甩出去,不知所踪。在星辰(幼虎名字)和命运(幼虎名字)险些丧命的时候,雌虎及时出现,带走了一双幼虎。一段时间之后,又出其不意地把命运送回到了阿依达身边。种种伏笔,不一而足。在伏笔的推动下,故事时而高潮,时而低落,令读者在情绪波动中,拍案叫绝。 一万年前的原始人与野生动物之间,剑拔弩张,并不能和平共存。面对智慧的人类发达的大脑,动物的灭绝不可避免。但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不可调和。“水晶草”的出现,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因此,原始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猎食动物到种植农作物,它们无意识地完成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的文明转变。 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过渡,是原始人类共同的需求。新时器时代,学会种植作物的原始人,开始盖房定居,结束了群居山洞的集体生活。作为万物之灵的首席地位,人们开始驯化一些马、狗、羊之类的家畜。文中阿依达所救助的加尔琪,正是人类饲养犬类的萌芽状态,由此可知,现代人所说的狼狗同宗,所言不虚。 文中神奇的“水晶草”就是我们现在的农作物玉米。玉米本是美洲的野生农作物,经过了人类的培育,变成了高产的粮食品种。原始人正是依靠玉米来实现了它们向文明社会的过渡。有了玉米,血腥的人类狩猎场面逐渐减少,可以说,玉米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尔克斯说:文学就是和人类的遗忘作斗争。那么,作家的作用就是要把遗忘的过去找回来,用如椽大笔做内容详实的解说。《猛犸河谷》的价值,就在于他找回了人类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往,用文学的优美语言诠释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部小说一边揭露了人性的险恶,一边弘扬着精气神的主旨,最终正义战胜邪恶,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 |
相关帖子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